样式、年代、字数、热度、感情色彩、近义词、反义词、类型、拼音、组词、分类,搜索帮助。
拼音: tā shān zhī shí 怎么读
注音: ㄊㄚ ㄕㄢ ㄓ ㄕˊ
感情 褒义
近义词: 前车之鉴 引以为戒
反义词: 重蹈覆辙
别的山上的石头。比喻能帮助自己提高见识改正缺点、错误的外力。 复制
出处:《诗经・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为错。”
用法:偏正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褒义。
例子:江陵之书院,或亦他山之石,而讲学聚徒,诚不可以不慎也。
正音:“之”,读作“zhī”,不能读作“zī”。
辨形:“之”,不能写作“知”。
比喻借助外力,改正自己的缺失。见“它山之石,可以为错”条。《唐・杨烱・唐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托无愧之铭,跋涉载劳于千仞,访他山之石,东西向逾万里。”
①. 称你、我以外的第三人,一般指男性,有时泛指,不分性别。 如: 他们(可包括男性和女性)。他杀。
②. 别的,另外的。 如: 他人。他日。他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其他。
③. 虚指。 如: 睡他一觉。
①.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 如: 土山。山崖。山峦。山川。山路。山头。山明水秀。山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
②. 形状像山的。 如: 山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
③. 形容大声。 如: 山响。山呼万岁。
④. 姓。
①.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 如: 赤子之心。
②.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 如: 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③.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 如: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④.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 如: 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⑤. 代词,这,那。 如: “之二虫,又何知”。
⑥. 虚用,无所指。 如: 久而久之。
⑦. 往,到。 如: “吾欲之南海”。
①. 构成地壳的矿物质硬块。 如: 石破天惊(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②. 指石刻。 如: 金石。
③. 指古代用来治病的针。 如: 药石。药石之言(喻规劝别人的话)。
④.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⑤. 姓。
①. 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在古书中读shí,如“二千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