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ǎiwénjiàn

百闻不如一见

拼音 bǎi wén bù rú yī jiàn 怎么读

注音 ㄅㄞˇ ㄨㄣˊ ㄅㄨˋ ㄖㄨˊ ㄧ ㄐㄧㄢˋ

繁体 百聞不如一見

感情 中性

近义词 耳闻不如目见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耳听为虚 眼见为实

反义词 以耳为目 贵耳贱目 道听途说

百闻不如一见的意思

折叠展开

闻:听。
听到一百次;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指多听不如亲眼看到更可靠或印象更深刻。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逾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形容了解事物不如亲自观察为确实。

例子从前画师所绘的狮子形,统是全身有毛,我观现在这狮子并不是这么样子,所以百闻不如一见(《慈禧太后演义》第三十六回)

正音”,读作“jiàn”,不能读作“xiàn”。

辨形”,不能写作“”。

谜语 最佳的调查方式 (谜底:百闻不如一见)

故事 汉宣帝时西北边境羌人不断骚乱,老将赵光国请求带兵围剿,到了边境后,他深入了解各方面的情况,最后向汉宣帝建议采取友好的政策,只驻军不攻打,从此羌再也不敢轻举妄动了。

百闻不如一见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听别人述说千百遍,不如亲眼看一次来得真确。语出《汉书・卷六九・赵充国辛庆忌传・赵充国》。△“闻之不若见之”

【典源】

《汉书・卷六九・赵充国辛庆忌传・赵充国》

时充国年七十余,上老之,使御史大夫丙吉问谁可将者,充国对曰:“亡逾于老臣者矣。”上遣问焉,曰:“将军[1]羌虏何如,当用几人?”[2]曰:“百闻不如一见。兵难[3]度,臣愿驰至[4][5]然羌戎小夷,逆天背畔,灭亡不久;愿陛下以属老臣,勿以为忧。”上笑曰:“诺。”

注解

[1]度:音duò,推测。

[2]充国:指赵充国(公元前137—前52),字翁孙,西汉陇西上邽人。善骑射,好兵法,熟悉匈奴与羌族的情况。武帝时破匈奴有功,拜中郎将;宣帝时破羌。其言屯田十二便,寓兵于农,为世所推重。卒谥壮。

[3]隃:音yáo,远,同“”。

[4]金城:古郡。在今甘肃兰州之西北。

[5]图上方略:绘制地图,拟定攻讨计划,一同奏上。

【典故】

百闻不如一见”这句成语的意思是听别人述说千百遍,不如亲眼看一次来得真确。典源出自《汉书・卷六九・赵充国辛庆忌传・赵充国》。赵充国是武帝时破匈奴的大将军。宣帝时羌人入侵边疆,攻城夺地,杀害吏民。宣帝召集群臣计议,赵充国自告奋勇,表示愿意带兵抗敌。宣帝问他需要带多少兵马,赵充国说:“百闻不如一见。军情在遥远的地方是很难揣测的,我愿意亲自到西北边境去看看,然后拟好作战计划,再向陛下报告。”赵充国到了边境仔细考察后,拟定了驻兵屯守,整治边境,分化羌人的策略,不久西北边境终于安定。

【书证】

  • 01.《汉书・卷六九・赵充国辛庆忌传・赵充国》:“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隃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源)
  • 02.唐・刘知几《史通・卷一五・点烦》:“盖语曰:『百闻不如一见。』是以聚米为谷,贼虏之虚实可知;画地成图,山川之形势易悉。”
  • 03.《金史・卷一○九・陈规列传》:“兵难遥度,百闻不如一见。臣尝任陕西官,近年又屡到陕西,兵将冗懦,恐不可用,未如圣料。”
  • 04.清・唐甄《潜书・审知》:“若用兵之道,非身在军中,虽上智如隔障别色,故曰『百闻不如一见』。”
  • 05.《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六回:“谁知到得观前,大失所望,真是百闻不如一见。”

【用法】

语义听别人述说千百遍,不如亲眼看一次来得真确。

类别用在“眼见为真”的表述上。

例句

早就听说大峡谷的美景,百闻不如一见,这次美西之行使我开了眼界。

早就听说阿里山风光明媚,这次前去游览,果然百闻不如一见,不虚此行。

这位老学者大名鼎鼎,百闻不如一见,今日听他一场讲座,果然名不虚传。

读了李白的诗后,再亲临长江三峡感受“轻舟已过万重山”,真有百闻不如一见的感觉。

百闻不如一见,以前常听说澳洲大堡礁的海底景色如何美不胜收,这次前来浮潜,果然名不虚传!

百闻不如一见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Seeing is believing.
  2. 百聞はー見に如かず
  3. лучше один раз увидеть,чем сто раз услышать(глаз уха вернéе)
  4. il vaut mieux voir une seule fois que d'entendre parler cent fois

百闻不如一见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bǎi), 白部,共6画

①. 数名,十个十(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佰”代)。 如: 百步穿杨。百儿八十。百分比。

②. 喻很多。 如: 百草。百货。百姓(人民)。百般。百炼成钢。百无聊赖。百废俱兴(xīng )。

读音(wén), 门部,共9画

①. 听见。 如: 闻诊。闻听。闻讯。博闻强记。闻过则喜。闻鸡起舞(听到荒鸡鸣而起舞,喻志士及时奋发)。

②. 听见的事情,消息。 如: 新闻。传闻。见闻。

③. 出名,有名望。 如: 闻人。闻达。

④. 名声。 如: 令闻(好名声)。丑闻。

⑤. 用鼻子嗅气味。 如: 你闻闻这是什么味儿?

⑥. 姓。

读音(bù,fǒu), 一部,共4画

㈠ 不 [ bù ]

①. 副词。

②.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 如: 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③.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 如: 不,我不知道。

④. 用在句末表疑问。 如: 他现在身体好不?

㈡ 不 [ fǒu ]

①.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读音(rú), 女部,共6画

①. 依照顺从。 如: 如愿。如意。如法炮制。

②. 像,相似,同什么一样。 如: 如此。如是。如同。如故。如初。游人如织。

③. 比得上,及。 如: 百闻不如一见。自叹弗如。

④. 到,往。 如: 如厕。

⑤. 假若,假设。 如: 如果。如若。假如。

⑥. 奈,怎么。 如: 如何。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⑦. 与,和。 如: “公如大夫入”。

⑧. 或者。 如: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⑨. 用在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事物的状态。 如: 突如其来。

⑩. 表示举例。 如: 例如。

⑪. 应当。 如: “若知不能,则如无出”。

⑫. 〔~月〕农历二月的别称。

⑬. 姓。

读音(yī), 一部,共1画

①.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

②. 纯;专。 如: 专一。一心一意。

③. 全;满。 如: 一生。一地水。

④. 相同。 如: 一样。颜色不一。

⑤. 另外的。 如: 蟋蟀一名促织。

⑥.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 如: 算一算。试一试。

⑦. 乃;竞。 如: 一至于此。

⑧. 部分联成整体。 如: 统一。整齐划一。

⑨. 或者。 如: 一胜一负。

⑩. 初次。 如: 一见如故。

⑪.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读音(jiàn,xiàn), 见部,共4画

㈠ 见 [ jiàn ]

①. 看到。 如: 看见。罕见。见微知著。见义勇为。见异思迁。

②. 接触,遇到。 如: 怕见风。见习。

③. 看得出,显得出。 如: 见效。相形见绌。

④.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 如: 见上。见下。

⑤. 会晤。 如: 会见。接见。

⑥.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 如: 见解。见地(见解)。见仁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

⑦.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 如: 见外。见教。见谅(原谅我)。见笑(被讥笑)。

㈡ 见 [ xiàn ]

①. 古同“现”,出现,显露。

②. 古同“现”,现存。

百闻不如一见分字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