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刘校书之新安寄吴常侍

送刘校书之新安寄吴常侍朗读

野云如火照行尘,会绩溪边去问津。
才子省衔非幕客,楚君科第是同人。
狂思下国千场醉,病负东堂两度春。
他日酒筵应见问,鹿裘渔艇隔朱轮。

下载这首诗
(0)
诗文主题:问津才子同人酒筵
相关诗文:

送刘校书之新安寄吴常侍译文及注释

送刘校书之新安寄吴常侍

野云如火照行尘,会绩溪边去问津。
才子省衔非幕客,楚君科第是同人。
狂思下国千场醉,病负东堂两度春。
他日酒筵应见问,鹿裘渔艇隔朱轮。

中文译文:

野云如火煅烧着行人的尘土,
刘校书来到新安向吴常侍问安。
他是才子,暂时没有官职,但不是普通的闲人,
楚君是他的同道中人,他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
他沉迷于思考,离开国家千次都会沉醉,
患病后两度迎来春天,却不能上朝。
等到他康复的那一天,一定会被引见在宴席上,
只是鹿皮和渔船隔着珠轮,距离还很远。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罗隐写给刘校书的送别诗。诗人用独特的表达方式,传达了对刘校书的祝福和期待。

诗中描绘了野云似火烧行人尘土的景象,暗喻着行人所经历的艰辛和努力。刘校书来到新安向吴常侍问安,罗隐称他为才子,表示他虽然没有官职,但并非普通闲散之人。楚君是刘校书的同道中人,指他在科举考试中有所斩获。他在沉思中度过了千百个夜晚的饮酒,两次病愈迎来了春天,但因为病不能到东堂上朝。诗人对刘校书的未来充满期待,他相信刘校书康复后一定会被引见在宴席上,只是距离还很远。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刘校书的赞赏和祝愿,同时也揭示了科举考试对才子们的困扰和压抑。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将人类的命运与自然相连接,展现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期待。整首诗通篇简洁明快,写景深刻,寓意深远。

送刘校书之新安寄吴常侍读音参考

sòng liú jiào shū zhī xīn ān jì wú cháng shì
送刘校书之新安寄吴常侍

yě yún rú huǒ zhào xíng chén, huì jī xī biān qù wèn jīn.
野云如火照行尘,会绩溪边去问津。
cái zǐ shěng xián fēi mù kè,
才子省衔非幕客,
chǔ jūn kē dì shì tóng rén.
楚君科第是同人。
kuáng sī xià guó qiān chǎng zuì, bìng fù dōng táng liǎng dù chūn.
狂思下国千场醉,病负东堂两度春。
tā rì jiǔ yán yīng jiàn wèn, lù qiú yú tǐng gé zhū lún.
他日酒筵应见问,鹿裘渔艇隔朱轮。

罗隐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

罗隐诗文推荐

锺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山将别恨和心断,水带离声入梦流。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思量前事不堪寻,牢落余情满素琴。四海岂无腾跃路,一家长有别离心。道从汩没甘雌伏,迹恐因循更陆沈。寂寞谁应吊空馆,异乡时节独沾襟。簟卷两床琴瑟秋,暂凭前...

一片丝罗□□□,洞房西室女工劳。花随玉指添春色,鸟逐金针长羽毛。蜀锦谩夸声自贵,越绫虚说价功高。可中用作鸳鸯被,红叶枝枝不碍刀。

泾溪石险人竞惧,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沈沦。

当时天子是闲游,今日行人特地愁。柳色纵饶妆故国,水声何忍到扬州。乾坤有意终难会,黎庶无情岂自由。应笑秦皇用心错,谩驱神鬼海东头。

夫子门前数仞墙,每经过处忆游梁。路从青琐无因见,恩在丹心不可忘。未必便为谗口隔,只应贪草谏书忙。别来愁悴知多少,两度槐花马上黄。

皇陂潋滟深复深,陂西下马聊登临。垂杨风轻弄翠带,鲤鱼日暖跳黄金。三月穷途无胜事,十年流水见归心。输他谷口郑夫子,偷得闲名说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