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高士敦赴成都钤辖二首

送高士敦赴成都钤辖二首朗读

玉钤金印临参井,控蜀通秦四十州。
日下书来望鸿雁,江头花发醉貔貅。
巴滇有马驹空老,林箐无人叶自秋。
能为将军歌此曲,鸣机割锦与缠头。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送高士敦赴成都钤辖二首译文及注释

《送高士敦赴成都钤辖二首》是宋代黄庭坚创作的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玉钤金印临参井,
控蜀通秦四十州。
日下书来望鸿雁,
江头花发醉貔貅。
巴滇有马驹空老,
林箐无人叶自秋。
能为将军歌此曲,
鸣机割锦与缠头。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高士敦去成都担任钤辖的场景。诗人表达了对高士敦的赞赏和祝福,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词以精练的语言勾勒出了送别场景的壮丽氛围。首两句描绘了高士敦接受重任,代表朝廷掌管蜀地和秦地的局面。"玉钤金印临参井,控蜀通秦四十州",形象地表达了他的威严和权力。接下来的两句"日下书来望鸿雁,江头花发醉貔貅",表达了他在成都接受朝廷命令,远离故乡,诗人以自然景物来形容离别的情感,鸿雁归来的时节,花开的美景,以及醉态的貔貅,突出了离别的悲伤之情。

诗的后两句"巴滇有马驹空老,林箐无人叶自秋",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巴滇"代表了四川和云南两地,"有马驹空老"意味着马匹无人乘骑而变得憔悴,"林箐无人叶自秋"则描绘了荒凉的林间景象。这些描写以对比的手法凸显了离别之后,故乡的荒芜与无人的萧条。

最后两句"能为将军歌此曲,鸣机割锦与缠头"表达了诗人对高士敦的敬佩之情。诗人称颂高士敦能够担任钤辖之职,并以此歌颂他的功绩。"鸣机割锦与缠头"是表达对高士敦的祝愿,希望他能够有所作为,旗帜飘扬。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离别场景和故乡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高士敦的赞赏和祝福,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之情。诗中运用了自然景物的比喻和夸张手法,结构简洁紧凑,意境深远,展示了黄庭坚独特的艺术才华。

送高士敦赴成都钤辖二首读音参考

sòng gāo shì dūn fù chéng dū qián xiá èr shǒu
送高士敦赴成都钤辖二首

yù qián jīn yìn lín cān jǐng, kòng shǔ tōng qín sì shí zhōu.
玉钤金印临参井,控蜀通秦四十州。
rì xià shū lái wàng hóng yàn, jiāng tóu huā fā zuì pí xiū.
日下书来望鸿雁,江头花发醉貔貅。
bā diān yǒu mǎ jū kōng lǎo, lín qìng wú rén yè zì qiū.
巴滇有马驹空老,林箐无人叶自秋。
néng wéi jiāng jūn gē cǐ qū, míng jī gē jǐn yǔ chán tóu.
能为将军歌此曲,鸣机割锦与缠头。

黄庭坚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黄庭坚诗文推荐

雪尽虚檐滴,春从细草回。德人泉下梦,俗物眼中埃。久立我有待,长吟君不来。重玄锁关龠,要待玉匙开。

怨句识之推,商歌知甯戚。我占晁氏贤,乃在赋行役。同游羿彀中,傥免非尔力。滔滔今如此,去邦将安适。

大阿罗汉宾度罗,奉持末後如来印。日中一钵千家饭,处处作佛事饶益。以我身心五分香,作光明云雨大千。取火燃香世界主,能遍法界唯心办。

堂堂阳元公,人物妙晋东。魏侯多能事,彷佛见家风。长鱼无波涛,坐与虾蚬同。诸山摇落尽,旅食岁时穷。

桑舆金石交,既别十日雨。子舆裹饭来,一笑相告语。杨子果箪瓢,诸公不能举。傥可从我归,沙头驻鸣橹。

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戏马台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贝锦不足歌,请陈江汉诗。美人出江汉,窈窕世未窥。折兰不肯佩,告我以蚕饥。独归岂惮远,三危露如饴。

相如用全赵,留侯开有汉。名登太山重,功略天下半。让颇封韩彭,事成群疑泮。天道当曲全,小智骜後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