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睢阳覆我师,再兴唐祚匪公谁。
流离颠沛义不辱,去就死生心自知。
政使贺兰非长者,岂妨南八是男儿。
乾坤震荡风尘晦,愁绝宗臣陷贼诗。
莫道睢阳覆我师,再兴唐祚匪公谁。流离颠沛义不辱,去就死生心自知。政使贺兰非长者,岂妨南八是男儿。乾坤震荡风尘晦,愁绝宗臣陷贼诗。
《书睢阳事后》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莫道睢阳覆我师,
不要说睢阳覆灭了我的师傅,
再兴唐祚匪公谁。
再度复兴唐朝的王室,并不是由真正的贤德之人来做。
流离颠沛义不辱,
我虽然流亡漂泊,但我对正义的追求从未有所退缩,
去就死生心自知。
无论是生还是死,我自己最清楚自己的心意。
政使贺兰非长者,
政治官员贺兰并不是真正的长者,
岂妨南八是男儿。
难道南方的八个人就不能算作真正的男儿吗?
乾坤震荡风尘晦,
世事变幻不定,风尘扑面而来,
愁绝宗臣陷贼诗。
忧愁使得忠臣陷入困境,无法表达心中的忧愁之情。
这首诗词以睢阳事变为背景,描绘了黄庭坚对于时局的忧虑和对忠诚的坚守。睢阳指的是唐朝末年的睢阳之乱,这场动乱导致了唐朝的覆灭。黄庭坚对于睢阳之乱的回忆和对唐朝的复兴充满了忧虑和疑虑。
诗中表达了黄庭坚对于时局的不满和对权力的质疑。他不认同那些通过权谋和阴谋来复兴唐朝的人,并坚持认为只有真正的贤德之人才能重建国家的荣光。
诗词中也展现了黄庭坚的忠诚和正直。他在流亡漂泊的岁月中,仍然坚守自己的信念,不辱使命。他对于自己的生死态度坚定,不畏艰险。
最后两句表达了黄庭坚对于时局的忧虑。他批评了政治官员贺兰,并质疑南方英雄的地位是否被真正承认。他认为乱世充满了不确定性和痛苦,忧愁使得忠臣们无法表达自己内心的忧虑和愤怒。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展现了黄庭坚对于时局的忧虑和对忠诚的坚守,表达了他对于权力和荣耀的真正价值的思考。诗中运用了对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以及意象的描绘,给人以深思和震撼。
shū suī yáng shì hòu
书睢阳事後
mò dào suī yáng fù wǒ shī, zài xīng táng zuò fěi gōng shuí.
莫道睢阳覆我师,再兴唐祚匪公谁。
liú lí diān pèi yì bù rǔ, qù jiù sǐ shēng xīn zì zhī.
流离颠沛义不辱,去就死生心自知。
zhèng shǐ hè lán fēi zhǎng zhě, qǐ fáng nán bā shì nán ér.
政使贺兰非长者,岂妨南八是男儿。
qián kūn zhèn dàng fēng chén huì, chóu jué zōng chén xiàn zéi shī.
乾坤震荡风尘晦,愁绝宗臣陷贼诗。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戏马台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