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南公塔颂

罗汉南公塔颂朗读

一点墨漆,元无缝罅。
罗汉云居,天上天下。
出入奋迅,三界无家。
以除恼禅,打鼓弄琵琶。
沈却法船,留下戽斗。
欲得不沈,戽乾劄漏。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罗汉南公塔颂译文及注释

《罗汉南公塔颂》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一点墨漆,元无缝罅。
罗汉云居,天上天下。
出入奋迅,三界无家。
以除恼禅,打鼓弄琵琶。
沉却法船,留下戽斗。
欲得不沉,戽乾劄漏。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罗汉南公塔的壮丽景象和其象征的佛教意义。诗中通过墨漆、罅隙、出入奔迅等形象描绘,表现了罗汉南公塔的雄伟和庄严。塔象征着罗汉(佛教中的高僧),他们居于天上和地下,快速地在三界(欲界、色界和无色界)中穿行,无处不在。他们以禅修来消除烦恼,打鼓弹琵琶,使得烦恼得以沉寂,舍弃了法船,留下了戽斗(佛教用具,代表战胜世俗),希望能够超脱尘世的束缚。

赏析:
黄庭坚通过对罗汉南公塔的描绘,展现了佛教的理念和修行境界。诗中的意象丰富而独特,通过墨漆和罅隙的对比,表现出塔的完整和坚固。罗汉快速穿梭于三界,展现了他们超越时空的境界。打鼓弹琵琶象征着修行者通过音乐和禅修来达到内心的宁静。沉没法船,留下戽斗则寓意着舍弃尘世的纷扰,专注于修行的道路。最后的"欲得不沉,戽乾劄漏"表达了对超越尘世的渴望。

整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力量的语言,通过形象的描绘和象征的意义,展现了罗汉南公塔的壮丽景象和佛教修行的境界。黄庭坚运用了鲜明的意象和对比手法,使诗词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和思想的深度。这首诗词传达了对修行境界的向往和对超脱尘世束缚的追求,具有一定的宗教和哲学色彩。

罗汉南公塔颂读音参考

luó hàn nán gōng tǎ sòng
罗汉南公塔颂

yì diǎn mò qī, yuán wú fèng xià.
一点墨漆,元无缝罅。
luó hàn yún jū, tiān shàng tiān xià.
罗汉云居,天上天下。
chū rù fèn xùn, sān jiè wú jiā.
出入奋迅,三界无家。
yǐ chú nǎo chán, dǎ gǔ nòng pí pá.
以除恼禅,打鼓弄琵琶。
shěn què fǎ chuán, liú xià hù dǒu.
沈却法船,留下戽斗。
yù de bù shěn, hù gān zhā lòu.
欲得不沈,戽乾劄漏。

黄庭坚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黄庭坚诗文推荐

雪尽虚檐滴,春从细草回。德人泉下梦,俗物眼中埃。久立我有待,长吟君不来。重玄锁关龠,要待玉匙开。

怨句识之推,商歌知甯戚。我占晁氏贤,乃在赋行役。同游羿彀中,傥免非尔力。滔滔今如此,去邦将安适。

大阿罗汉宾度罗,奉持末後如来印。日中一钵千家饭,处处作佛事饶益。以我身心五分香,作光明云雨大千。取火燃香世界主,能遍法界唯心办。

堂堂阳元公,人物妙晋东。魏侯多能事,彷佛见家风。长鱼无波涛,坐与虾蚬同。诸山摇落尽,旅食岁时穷。

桑舆金石交,既别十日雨。子舆裹饭来,一笑相告语。杨子果箪瓢,诸公不能举。傥可从我归,沙头驻鸣橹。

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戏马台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贝锦不足歌,请陈江汉诗。美人出江汉,窈窕世未窥。折兰不肯佩,告我以蚕饥。独归岂惮远,三危露如饴。

相如用全赵,留侯开有汉。名登太山重,功略天下半。让颇封韩彭,事成群疑泮。天道当曲全,小智骜後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