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答丁端州

次韵答丁端州朗读

莫嗟荒僻又离群,且喜风谣岭北闻。
铜柱虽然蛮徼接,竹符还是汉家分。
春书来逐衡阳雁,秋骑归看陇首云。
相见会知南望苦,病骸今似沈休文。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次韵答丁端州译文及注释

诗词:《次韵答丁端州》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莫嗟荒僻又离群,
且喜风谣岭北闻。
铜柱虽然蛮徼接,
竹符还是汉家分。

春书来逐衡阳雁,
秋骑归看陇首云。
相见会知南望苦,
病骸今似沈休文。

中文译文:
不要悲叹我身处荒僻又孤寂的地方,
反而欣喜风传岭北的民谣之声。
虽然铜柱标示了边疆的疆界,
然而竹符却仍然属于中原。

春天的书信随着衡阳的雁儿来到,
秋天的骑行回望陇山顶上的云。
相见之时,你会明白我望南的苦楚,
如今,病弱的身躯有些像沈休文的样子。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王安石回答丁端州的诗作,表达了在荒僻孤寂的地方居住的心情。诗人并不悲叹自己远离繁华,反而欣喜地听到了风传岭北的民谣,这使得他感到心灵上的寄托和慰藉。

诗中提到的铜柱和竹符分别象征着边疆和中原的界限。虽然铜柱标示了边疆的蛮荒地区,但竹符仍然属于汉家,表明边疆与中原之间存在着文化的联系和共通之处。

诗人描述了春天的书信随着雁儿飞来,秋天的骑行回望陇山的情景,这些景象使他感到思乡之苦。他希望与丁端州相见,以互诉思念之情。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身体状况,他说自己病弱的身躯如今有些像沈休文,沈休文是宋代的一位文人,他也曾因病而身体衰弱。这些诗句流露出诗人身处荒僻之地的孤寂和病痛的感受。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诗人内心情感的表达,展现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孤寂病痛的苦楚,同时也表达了对文化的追求和对心灵寄托的期望。

次韵答丁端州读音参考

cì yùn dá dīng duān zhōu
次韵答丁端州

mò jiē huāng pì yòu lí qún, qiě xǐ fēng yáo lǐng běi wén.
莫嗟荒僻又离群,且喜风谣岭北闻。
tóng zhù suī rán mán jiǎo jiē, zhú fú hái shì hàn jiā fēn.
铜柱虽然蛮徼接,竹符还是汉家分。
chūn shū lái zhú héng yáng yàn, qiū qí guī kàn lǒng shǒu yún.
春书来逐衡阳雁,秋骑归看陇首云。
xiāng jiàn huì zhī nán wàng kǔ, bìng hái jīn shì shěn xiū wén.
相见会知南望苦,病骸今似沈休文。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诗文推荐

京口瓜洲一水间,锺山只隔数重山。春风自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定林青木老参天,横贯东南一道泉。六月杖藜寻石路,午阴多处弄潺湲。

圣人道大能亦博,学者所得皆秋毫。虽传古未有孔子,蠛蠓何足知天高。桓魋武叔不量力,欲挠一草摇蟠桃。颜回已自不可测,至死钻仰忘身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

汝无名高者,以见利贪叨。汝无行实者,以取著名高。行实尚非实,利名岂坚牢。一朝投土窟,魂魄散逃逃。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饶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鞠之育之不羞耻,恩情亦各言其子。天寒日暮山谷里,肠断非关陇头水。儿呼母兮啼失声,依然离别难为情。洒血仰头兮诉苍苍,知我如此兮不如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