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魏留

高魏留朗读

魏留十七助防边,埋没盐州十八年。
衣屦穷空委胡妇,糗粮辛苦待山田。
关河旧路频回首,腹背他时两受鞭。
邂逅得归耶战死,母随人去亦萧然。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高魏留译文及注释

诗词《高魏留》是宋代作家王安石所创作的作品。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魏留十七助防边,
埋没盐州十八年。
衣屦穷空委胡妇,
糗粮辛苦待山田。
关河旧路频回首,
腹背他时两受鞭。
邂逅得归耶战死,
母随人去亦萧然。

诗意:
这首诗以一个名叫高魏留的人物为主角,描绘了他在边境为国家防御做出的艰苦努力以及他的悲惨遭遇。魏留在边境服役长达十七年之久,为保卫边疆安全而默默耕耘。然而,他在盐州度过了十八年的岁月,却鲜为人知,默默无闻。他的生活极为贫困,衣食不济,只能依靠胡姑妇女的帮助度日。他的粮食艰苦,辛苦地耕种山田。他时常回首过去的关河旧路,感叹自己的艰辛遭遇。他不仅在身体上受到了鞭打,而且在内心深处也受到了伤害。最终,他在战斗中意外获得了生还,但却陷入了母亲被人拐走的悲痛之中,而他的内心也变得萧然寂寥。

赏析:
《高魏留》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揭示了普通人在边疆的辛苦和悲惨遭遇,呈现出一种深沉的悲凉之感。诗中通过描绘高魏留的生活状况,展示了他为国家默默耕耘的精神和牺牲,表达了对普通人的关怀与同情。诗中的描写直接而真实,没有华丽的修饰,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高魏留的辛酸与苦楚。

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对魏留艰苦生活和战斗经历的对比,凸显了他的不幸命运。他在边境度过了十七年的艰辛,但仍然默默无闻;他在战斗中幸存下来,但却失去了母亲,内心空虚寂寥。这种对比的手法使诗词更具表现力,增强了读者对魏留遭遇的共鸣与同情。

整首诗以平实的语言表达了普通人的苦难和命运无常,展现了王安石对人性的思考和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关注。通过描绘高魏留的遭遇,诗词《高魏留》在简短的篇幅内传递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引发读者对社会不公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高魏留读音参考

gāo wèi liú
高魏留

wèi liú shí qī zhù fáng biān, mái mò yán zhōu shí bā nián.
魏留十七助防边,埋没盐州十八年。
yī jù qióng kōng wěi hú fù, qiǔ liáng xīn kǔ dài shān tián.
衣屦穷空委胡妇,糗粮辛苦待山田。
guān hé jiù lù pín huí shǒu, fù bèi tā shí liǎng shòu biān.
关河旧路频回首,腹背他时两受鞭。
xiè hòu dé guī yé zhàn sǐ, mǔ suí rén qù yì xiāo rán.
邂逅得归耶战死,母随人去亦萧然。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诗文推荐

京口瓜洲一水间,锺山只隔数重山。春风自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定林青木老参天,横贯东南一道泉。六月杖藜寻石路,午阴多处弄潺湲。

圣人道大能亦博,学者所得皆秋毫。虽传古未有孔子,蠛蠓何足知天高。桓魋武叔不量力,欲挠一草摇蟠桃。颜回已自不可测,至死钻仰忘身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

汝无名高者,以见利贪叨。汝无行实者,以取著名高。行实尚非实,利名岂坚牢。一朝投土窟,魂魄散逃逃。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饶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鞠之育之不羞耻,恩情亦各言其子。天寒日暮山谷里,肠断非关陇头水。儿呼母兮啼失声,依然离别难为情。洒血仰头兮诉苍苍,知我如此兮不如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