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邵道士彦肃还都峤

送邵道士彦肃还都峤朗读

乞得纷纷扰扰身,结茅都峤与仙邻。
少而寡欲颜常好,老不求名语益真。
许迈有妻还学道,陶潜无酒亦従人。
相随十日还归去,万劫清游结此因。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送邵道士彦肃还都峤译文及注释

《送邵道士彦肃还都峤》是苏轼的一首宋代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乞得纷纷扰扰身,
结茅都峤与仙邻。
少而寡欲颜常好,
老不求名语益真。

许迈有妻还学道,
陶潜无酒亦従人。
相随十日还归去,
万劫清游结此因。

中文译文:
希望能够得到纷纷扰扰的事物环绕着身体,
结茅住在都峤与仙人为邻。
年轻时虽然物质欲望少,面容经常愉快,
年老时不追求名利,言语更加真诚。

许迈有妻子还在学习修道,
陶潜没有酒,也随波逐流。
相随了十天后,又返回归去,
经历了万劫清游,结下了这缘分。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苏轼送别邵道士彦肃的情景。邵道士彦肃准备回到都峤山,与仙人为邻,在那里修行。诗人苏轼表达了自己对道士的赞赏和祝福。

诗中首先提到了苏轼渴望得到纷纷扰扰的事物环绕自己,这可能是对世俗的向往和追求,但与此同时,他也理解并赞赏邵道士选择了与世隔绝的修行生活,住在都峤山与仙人为邻。这种修行的生活方式被诗人认为是高尚的,与他自己的追求相对立。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邵道士的品德特质。他年轻时贪欲少,外表常常愉快,老年时不再追求名利,言语更加真诚。这种品德使得邵道士彦肃在诗人眼中成为一个令人敬佩的人物。

诗中还提到了许迈和陶潜,两位古代文人。许迈是一个学道的人,有妻子,但他仍然以修行为主要追求。陶潜是一个与世无争的人,他没有酒,但却愿意随波逐流。这两个人的例子进一步强调了道士选择修行生活的价值和意义。

最后,诗人描述了邵道士彦肃与他相伴十天的旅程,以及他最终返回都峤山的决定。这趟旅程被赋予了万劫清游的意义,表达了修行者在追求道之旅中结下的缘分和体验。

整首诗词通过对邵道士彦肃修行选择的赞美和对修行生活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品德和追求道的生活方式的认同。诗人苏轼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示了道士的崇高和自己对修行的思考,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送邵道士彦肃还都峤读音参考

sòng shào dào shì yàn sù hái dōu jiào
送邵道士彦肃还都峤

qǐ dé fēn fēn rǎo rǎo shēn, jié máo dōu jiào yǔ xiān lín.
乞得纷纷扰扰身,结茅都峤与仙邻。
shǎo ér guǎ yù yán cháng hǎo, lǎo bù qiú míng yǔ yì zhēn.
少而寡欲颜常好,老不求名语益真。
xǔ mài yǒu qī hái xué dào, táo qián wú jiǔ yì cóng rén.
许迈有妻还学道,陶潜无酒亦従人。
xiāng suí shí rì hái guī qù, wàn jié qīng yóu jié cǐ yīn.
相随十日还归去,万劫清游结此因。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

苏轼诗文推荐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天将铲隋乱,帝遣六龙来。森然风云姿,飒爽毛骨开。飙驰不及视,山川俨莫回。长鸣视八表,扰扰万驽骀。秦王龙凤姿,鲁鸟不足摧。腰间大白羽,中物如风雷。区区数...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余如许?春纵在,与谁同?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欲寄相思千...

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银瓶泻汤夸第二,未识古人煎水意。(古语云煎水不煎茶。)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従活...

今年春浅腊侵年。冰雪破春妍。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寒夜纵长,孤衾易暖,钟鼓渐清圆。朝来初日半含山。楼阁淡疏烟。游人便作寻芳计,小桃杏、应已...

余生欲老南海村,帝遣巫阳召我魂[1]。杳杳天低鹊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与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翠壁下无路,何年雷雨穿。光摇岩上寺,深到影中天。我欲然犀看,龙应抱宝眠。谁能孤石上,危坐试僧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