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命南迁途中寄定武同僚

被命南迁途中寄定武同僚朗读

人事千头及万头,得时何喜失时忧。
只知紫绶三公贵,不觉黄粱一梦游。
适见恩纶临定武,忽遭分职赴英州。
南行若到江干侧,休宿浔阳旧酒楼。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被命南迁途中寄定武同僚译文及注释

《被命南迁途中寄定武同僚》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人事千头及万头,
得时何喜失时忧。
只知紫绶三公贵,
不觉黄粱一梦游。
适见恩纶临定武,
忽遭分职赴英州。
南行若到江干侧,
休宿浔阳旧酒楼。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苏轼在被命南迁途中的心境和感慨。诗中表达了人事无常的触动和对时运变迁的思考。

诗的开头,苏轼用"人事千头及万头"来形容世事繁杂多变,暗示了人生百态和无常的命运。他感慨地提到,得到时机时我们经常感到喜悦,而失去时则常常忧虑。

接下来,苏轼提到自己只知道紫绶(指高官显贵)的荣耀,却未能察觉自己的生活不过是一场虚幻的黄粱梦。这里用紫绶和黄粱梦来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权势富贵的追逐和对世俗虚妄的警醒。

随后,苏轼提及在途中遇见了恩纶(指官员的服饰)临定武,然而他却突然被分派到英州的职位。这种突变和被命运摆布的感受,给苏轼带来了不安和迷茫。

最后,苏轼设想自己若是南行到江干一带,就可以在浔阳的旧酒楼中休息。这里浔阳旧酒楼的描绘,给人以遗憾和怀旧之情,暗示了苏轼对过去时光和友谊的向往和眷恋。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作者在南迁途中的心情和境遇,抒发了苏轼对人事无常、命运变迁的感慨和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权势富贵和世俗虚妄的警醒,以及对过去时光和友谊的怀念。这首诗词展现了苏轼独特的感慨和思考,以及对人生真谛的追求。

被命南迁途中寄定武同僚读音参考

bèi mìng nán qiān tú zhōng jì dìng wǔ tóng liáo
被命南迁途中寄定武同僚

rén shì qiān tóu jí wàn tóu, de shí hé xǐ shī shí yōu.
人事千头及万头,得时何喜失时忧。
zhǐ zhī zǐ shòu sān gōng guì, bù jué huáng liáng yī mèng yóu.
只知紫绶三公贵,不觉黄粱一梦游。
shì jiàn ēn lún lín dìng wǔ, hū zāo fēn zhí fù yīng zhōu.
适见恩纶临定武,忽遭分职赴英州。
nán xíng ruò dào jiāng gān cè, xiū sù xún yáng jiù jiǔ lóu.
南行若到江干侧,休宿浔阳旧酒楼。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

苏轼诗文推荐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天将铲隋乱,帝遣六龙来。森然风云姿,飒爽毛骨开。飙驰不及视,山川俨莫回。长鸣视八表,扰扰万驽骀。秦王龙凤姿,鲁鸟不足摧。腰间大白羽,中物如风雷。区区数...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余如许?春纵在,与谁同?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欲寄相思千...

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银瓶泻汤夸第二,未识古人煎水意。(古语云煎水不煎茶。)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従活...

今年春浅腊侵年。冰雪破春妍。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寒夜纵长,孤衾易暖,钟鼓渐清圆。朝来初日半含山。楼阁淡疏烟。游人便作寻芳计,小桃杏、应已...

余生欲老南海村,帝遣巫阳召我魂[1]。杳杳天低鹊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与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翠壁下无路,何年雷雨穿。光摇岩上寺,深到影中天。我欲然犀看,龙应抱宝眠。谁能孤石上,危坐试僧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