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日夜向江海,枫叶芦花秋兴长。
平淮忽迷天远近,青山久与船低昂。
寿州已见白石塔,短棹未转黄茅冈。
波平风软望不到,故人久立烟苍茫。
我行日夜向江海,枫叶芦花秋兴长。平淮忽迷天远近,青山久与船低昂。寿州已见白石塔,短棹未转黄茅冈。波平风软望不到,故人久立烟苍茫。
《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是苏轼的一首诗词,描绘了作者从颍口出发,一路向寿州行进的情景。
诗词的中文译文:
我行日夜向江海,
枫叶芦花秋兴长。
平淮忽迷天远近,
青山久与船低昂。
寿州已见白石塔,
短棹未转黄茅冈。
波平风软望不到,
故人久立烟苍茫。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苏轼的亲身经历为背景,描绘了他从颍口出发,一路向寿州行进的情景。诗中描述了作者乘船行至淮河口,穿过秋天的枫叶和芦苇,感受到了秋天的兴盛和长久。然而,当船行至平淮之处时,作者突然迷失了天空的远近,远处的青山和船的低昂感觉如此遥远。继续行进,作者终于看见了寿州的白石塔,但短棹还未转过黄茅冈,说明行程尚未结束。船行在平静的水面上,风轻轻拂过,远处的景物已无法望见,故人久立在烟雾弥漫的苍茫之中。
这首诗词以描写旅途中的景色和情感为主,通过对船行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感受和对远方故人的思念之情。诗中运用了枫叶、芦花、青山、白石塔等意象,展现了秋天的景象和旅途中的变化。同时,通过描写波平风软和烟苍茫,传递了作者的离愁别绪和对故人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情感细腻而深沉,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情感。这首诗词展示了苏轼的独特的写景才华和情感表达能力,给人一种静谧而深思的感觉。
chū yǐng kǒu chū jiàn huái shān shì rì zhì shòu zhōu
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
wǒ xíng rì yè xiàng jiāng hǎi, fēng yè lú huā qiū xìng zhǎng.
我行日夜向江海,枫叶芦花秋兴长。
píng huái hū mí tiān yuǎn jìn, qīng shān jiǔ yǔ chuán dī áng.
平淮忽迷天远近,青山久与船低昂。
shòu zhōu yǐ jiàn bái shí tǎ, duǎn zhào wèi zhuǎn huáng máo gāng.
寿州已见白石塔,短棹未转黄茅冈。
bō píng fēng ruǎn wàng bú dào, gù rén jiǔ lì yān cāng máng.
波平风软望不到,故人久立烟苍茫。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
天将铲隋乱,帝遣六龙来。森然风云姿,飒爽毛骨开。飙驰不及视,山川俨莫回。长鸣视八表,扰扰万驽骀。秦王龙凤姿,鲁鸟不足摧。腰间大白羽,中物如风雷。区区数...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余如许?春纵在,与谁同?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欲寄相思千...
今年春浅腊侵年。冰雪破春妍。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寒夜纵长,孤衾易暖,钟鼓渐清圆。朝来初日半含山。楼阁淡疏烟。游人便作寻芳计,小桃杏、应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