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君家自有元和脚,莫厌家鸡更问人。
一纸行书两绝诗,遂良须鬓已如丝。
何当火急传家法,欲见诚悬笔谏时。
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君家自有元和脚,莫厌家鸡更问人。一纸行书两绝诗,遂良须鬓已如丝。何当火急传家法,欲见诚悬笔谏时。
《柳氏二外甥求笔迹》是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退笔成山未足珍,
读书万卷始通神。
君家自有元和脚,
莫厌家鸡更问人。
一纸行书两绝诗,
遂良须鬓已如丝。
何当火急传家法,
欲见诚悬笔谏时。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轼对文学创作的思考和对家庭教育的关注。诗中通过对笔迹的辞退和读书的重要性的叙述,以及对家庭和家庭成员的交流和教育的呼唤,表达了苏轼对文化传承、家庭关系以及个人修养的思考。
赏析:
首联"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表达了苏轼对自己的文学创作的谦逊态度。他认为退却的笔迹可以被抛开,但真正的才华和灵感来自于广泛的阅读和学习。
接下来的两句"君家自有元和脚,莫厌家鸡更问人",暗喻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苏轼在这里提到了自家的"元和脚",意味着家庭中有出色的人才。他劝告家庭成员不要嫌弃自己的亲人,而应该相互学习、交流,共同进步。
接着的两句"一纸行书两绝诗,遂良须鬓已如丝",表达了苏轼在晚年对自己文学成就的自豪和对时光的感叹。他说自己的行书和绝句已经成为一张纸上的良好表现,而自己的鬓发已经如丝一般白了。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对自身成就的自豪,同时也感叹时光的流逝。
末联"何当火急传家法,欲见诚悬笔谏时",呼吁家族成员传承家风家训,以期在关键时刻能够发挥作用。苏轼希望家族能够传承自己的文化传统,保持家族的价值观,并在关键时刻勇于表达意见和谏言。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苏轼对文学创作、家庭教育和时光流逝的思考。它展示了苏轼作为一位文人的自省和对家庭、社会的关怀,体现了他对文化传承和个人修养的重视。
liǔ shì èr wài shēng qiú bǐ jī
柳氏二外甥求笔迹
tuì bǐ chéng shān wèi zú zhēn, dú shū wàn juǎn shǐ tōng shén.
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jūn jiā zì yǒu yuán hé jiǎo, mò yàn jiā jī gèng wèn rén.
君家自有元和脚,莫厌家鸡更问人。
yī zhǐ xíng shū liǎng jué shī, suì liáng xū bìn yǐ rú sī.
一纸行书两绝诗,遂良须鬓已如丝。
hé dāng huǒ jí chuán jiā fǎ, yù jiàn chéng xuán bǐ jiàn shí.
何当火急传家法,欲见诚悬笔谏时。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
天将铲隋乱,帝遣六龙来。森然风云姿,飒爽毛骨开。飙驰不及视,山川俨莫回。长鸣视八表,扰扰万驽骀。秦王龙凤姿,鲁鸟不足摧。腰间大白羽,中物如风雷。区区数...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余如许?春纵在,与谁同?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欲寄相思千...
今年春浅腊侵年。冰雪破春妍。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寒夜纵长,孤衾易暖,钟鼓渐清圆。朝来初日半含山。楼阁淡疏烟。游人便作寻芳计,小桃杏、应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