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黄山隐者

寄黄山隐者朗读

传闻轩帝有仙踪,古洞无扉对乱松。
半让石床供蟋蟀,细裁云叶补芙容。
分将月夜三千里,买断秋烟七十峰。
尚忆我留汤口寺,隔林疏雨听残钟。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寄黄山隐者译文及注释

《寄黄山隐者》是明代郑琰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传闻轩帝有仙踪,
古洞无扉对乱松。
半让石床供蟋蟀,
细裁云叶补芙容。
分将月夜三千里,
买断秋烟七十峰。
尚忆我留汤口寺,
隔林疏雨听残钟。

译文:
传闻轩帝有仙踪,
古洞无门迎接参拜的乱松树。
半让出石床,留给蟋蟀栖息,
细心修剪云叶,点缀芙蓉般的容颜。
分别时,月夜将我们分隔三千里,
付出代价,购得秋天烟雾笼罩的七十座山峰。
我仍然怀念在汤口寺的留恋,
透过林木疏雨,倾听着残钟的声音。

诗意:
这首诗以黄山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黄山的景色和仙境般的氛围的向往和赞美。诗中描述了传闻中轩辕黄帝曾经在黄山现身的故事,古洞中的松树没有门,迎接着来参拜的人们。诗人留下了石床,供蟋蟀栖息,用云叶修剪点缀,增添了美丽的景致。他买下了所有秋天笼罩着的七十座山峰,距离分别之时,月夜将他们分隔三千里。最后,诗人回忆起自己在汤口寺的经历,透过林木的缝隙,倾听着残钟的声音,仍然怀念往事。

赏析:
这首诗以黄山为背景,描绘了一幅仙境般的景色,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仙境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对轩辕黄帝的传闻、古洞无门、石床供蟋蟀、云叶补芙容等,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黄山的神秘和美丽。通过描述黄山的景色和仙境的氛围,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景色和人文历史的思考和赞美之情。最后,回忆起自己在汤口寺的经历,通过听残钟的声音,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留恋和追忆之情。

整首诗以黄山为主题,通过描绘细腻而生动的景象和情感表达,展示了诗人的思考和感受。它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有对历史传说的渴望和向往,使读者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诗人对黄山的独特情感和对仙境的渴望,同时也引发人们对自然和历史的思考和感悟。

寄黄山隐者读音参考

jì huáng shān yǐn zhě
寄黄山隐者

chuán wén xuān dì yǒu xiān zōng, gǔ dòng wú fēi duì luàn sōng.
传闻轩帝有仙踪,古洞无扉对乱松。
bàn ràng shí chuáng gōng xī shuài, xì cái yún yè bǔ fú róng.
半让石床供蟋蟀,细裁云叶补芙容。
fēn jiāng yuè yè sān qiān lǐ, mǎi duàn qiū yān qī shí fēng.
分将月夜三千里,买断秋烟七十峰。
shàng yì wǒ liú tāng kǒu sì, gé lín shū yǔ tīng cán zhōng.
尚忆我留汤口寺,隔林疏雨听残钟。

郑琰诗文推荐

中兴功业更谁论,万里摧残百战身。宠虎旧衣分爱卒,麒麟新冢哭佳人。金羁尽蚀燕支血,宝剑从吹?鹈尘。塞外长星沉碧海,五原西望泪沾巾。

少年何地不淹留,载酒斜阳陌上游。鸟向尊前窥豆蔻,客从花外听箜篌。离颜对酒人宁醉,别恨关春柳亦愁。明日乱山江上路,鹧鸪声里系孤舟。

吹角营门拥大旗,白猿黄石佐兵机。燕支月冷啼金镞,?鹈泉清洗铁衣。战马到秋分阵牧,猎人穿烧射生归。郅都尚作云中守,衰草连天无雁飞。

十万旌旗染血丹,招魂夜夜哭桑乾。残兵来拾中郎印,野鸟飞登上将坛。金兽锁门严鼓角,石麟窥冢葬衣冠。至今唵答骑胡马,犹是将军旧战鞍。

别酒重开上驿楼,骊歌声里看吴钩。种鱼有术龙君老,相马无经骥子羞。疏雨过城槐叶暗,夕阳连水木奴秋。还家记与猿公语,不见书生万户侯。

天涯离别九回肠,今日逢君复异乡。潞水闻猿双涕夜,黑山归马五年霜。兵戈消息何须问,弟妹漂零且自伤。此会匆匆又分手,暮云衰草更凄凉。

苏小门前柳带烟,暖沙晴日水如天。杏糜供作宜春酒,榆荚分为买笑钱。垂柳绿遮骑马路,落花红衬钓鱼船。杜鹃不解游人意,催尽韶光又一年。

十载看花入醉乡,燕姬招隐白云庄。罢官卜宅思栽柳,垂老将身学卖浆。夜月邀僧同躭首,春湖供客典鱼肠。孤山万树梅花发,剪烛裁诗夜未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