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场山拜孙太初墓

道场山拜孙太初墓朗读

三尺孤坟土欲倾,却因辞赋拜先生。
白杨夜雨墓门冷,青草暮云山路平。
半碣旧曾题岁月,一杯谁复奠清明。
隔邻石马嘶风立,来往何人识姓名。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道场山拜孙太初墓译文及注释

《道场山拜孙太初墓》是明代徐勃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孤坟三尺土欲倾,
拜先生以表崇敬。
白杨夜雨冷墓门,
青草暮云山路平。
碣上曾题岁月远,
清明时谁来奠酒?
隔邻石马嘶风立,
行人何人识姓名?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徐勃在道场山拜访孙太初墓时的情景。孤坟虽然只有三尺高,但土地却似乎要倾倒。徐勃因为对先生的崇敬之情,以辞章表达自己的敬意。夜晚,白杨树下的雨水淋湿了墓门,墓地显得更加冷寂。山路上青草茂盛,夕阳下的云彩平缓而美丽。碑上曾经刻着的字迹已经远去,岁月流转让人感叹。而在清明节时,谁会来敬奠酒水呢?隔邻处的石马在风中嘶鸣,行人经过却不认识这里的名字。

赏析:
该诗词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寂静而凄美的墓地景象,展现了作者对逝去的先贤的敬仰之情。诗中运用了寥寥数语,却勾勒出了墓地的冷寂和岁月的沧桑。通过写景,表达了对先生的追思和敬仰,同时也抒发了对光阴流逝的感慨。诗中的“白杨夜雨冷墓门”和“青草暮云山路平”等描写手法巧妙地营造出了墓地的凄凉氛围。最后两句“隔邻石马嘶风立,行人何人识姓名?”则表达了作者对先贤的无名与被遗忘的忧虑,以及对人们对历史文化的缺失和忽视之感。

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墓地景象的描写,传达了对先贤的崇敬之情和对历史文化的忧思。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个体存在的价值感的反思。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精练的意境,展示了徐勃独特的写作风格,使读者在几句简短的文字中感受到了浓郁的情感和深远的意蕴。

道场山拜孙太初墓读音参考

dào chǎng shān bài sūn tài chū mù
道场山拜孙太初墓

sān chǐ gū fén tǔ yù qīng, què yīn cí fù bài xiān shēng.
三尺孤坟土欲倾,却因辞赋拜先生。
bái yáng yè yǔ mù mén lěng, qīng cǎo mù yún shān lù píng.
白杨夜雨墓门冷,青草暮云山路平。
bàn jié jiù céng tí suì yuè, yī bēi shuí fù diàn qīng míng.
半碣旧曾题岁月,一杯谁复奠清明。
gé lín shí mǎ sī fēng lì, lái wǎng hé rén shí xìng míng.
隔邻石马嘶风立,来往何人识姓名。

徐勃诗文推荐

石势参差若累成,夕阳斜照海波平。苔封古路花深合,树隐悬崖叶倒生。入院乱穿云影去,上山遥逐涧声行。巢居隐士知何代,千古无人记姓名。

青丝游骑踏春芜,二月王孙入旧都。柳色东风村店路,杏花微雨酒家垆。断桥野草寻朱雀,古碣荒苔辨赤乌。挟得红妆歌《子夜》,寒潮双桨莫愁湖。

独上高城问废兴,万家鳞次暮烟凝。断碑碧藓曹娥庙,古木苍山夏禹陵。剡雪霏微回客棹,樵风来往送渔灯。越王霸业长消歇,极目荒台感慨增。

六出飘来万户粘,越王台上舞纤纤。粉痕冷浸鸳鸯瓦,玉屑晴穿翡翠帘。到处楼台堆白璧,几时村店辨青帘。山阴满路春明柳,无数飞花一夕添。

踪迹经年懒入城,满村麻苎绿阴晴。蝶寻野菜飞无力,蚕饱柔桑啮有声。半榻暮云推枕卧,一犁春雨挟书耕。清高学得南州隐,不忝吾宗孺子名。

魂坠穷泉乍白头,方山寒雨杜鹃愁。花飞古路松枝老,叶满闲庭荔子秋。鹤梦不归江上榻,虫丝空网月边楼。哭君剩有千行泪,濑水无情日夜流。

三尺孤坟土欲倾,却因辞赋拜先生。白杨夜雨墓门冷,青草暮云山路平。半碣旧曾题岁月,一杯谁复奠清明。隔邻石马嘶风立,来往何人识姓名。

千里西吴一骑轻,君行应是我归程。孤身漂泊辞知己,八口饥寒仗友生。绕涧松篁天竺路,满湖菱芡下菰城。旅游到处羞贫贱,好向人前讳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