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宿慈恩寺遂上人院(一作送宋震先辈赴青州)

秋宿慈恩寺遂上人院(一作送宋震先辈赴青州)朗读

满阁终南色,清宵独倚栏。
风高斜汉动,叶下曲江寒。
帝里求名老,空门见性难。
吾师无一事,不似在长安。

下载这首诗
(0)

秋宿慈恩寺遂上人院(一作送宋震先辈赴青州)译文及注释

《秋宿慈恩寺遂上人院(一作送宋震先辈赴青州)》是唐代诗人李频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夜的慈恩寺的遂上人院中独自倚栏欣赏洁净宁静的夜色,表达了对求名之路的疲倦和对空门之道的向往。

满阁终南色,清宵独倚栏。
这首诗的第一句写的是慈恩寺中的满阁,以及山色终南美丽的景色。第二句写的是诗人独自在这样的景色中倚栏欣赏。

风高斜汉动,叶下曲江寒。
第三句写的是风劲,斜汉指的是北斗星的位置变动,叶下指的是寒风吹动树叶的声音。

帝里求名老,空门见性难。
第四句写的是在长安这样的皇城中,追求功名已经老了;而空门修行却并不容易领悟见性的真谛。

吾师无一事,不似在长安。
最后一句写的是诗人的师傅专心修道,与尘世纷扰无关,不像长安那么繁忙喧嚣。

整首诗将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相结合,以现实的背景反衬出追求功名和修行之间的对比。它表达了诗人对于纷繁世事的厌倦和对于宁静清净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于心灵的追求和寻求真理的决心。同时,也透露出了诗人对于现实社会的疲惫和对于空门修行的羡慕。这首诗以淡泊清雅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追求和对于理想境界的向往。

秋宿慈恩寺遂上人院(一作送宋震先辈赴青州)读音参考

qiū sù cí ēn sì suì shàng rén yuàn yī zuò sòng sòng zhèn xiān bèi fù qīng zhōu
秋宿慈恩寺遂上人院(一作送宋震先辈赴青州)

mǎn gé zhōng nán sè, qīng xiāo dú yǐ lán.
满阁终南色,清宵独倚栏。
fēng gāo xié hàn dòng, yè xià qǔ jiāng hán.
风高斜汉动,叶下曲江寒。
dì lǐ qiú míng lǎo, kōng mén jiàn xìng nán.
帝里求名老,空门见性难。
wú shī wú yī shì, bù shì zài cháng ān.
吾师无一事,不似在长安。

李频

李频(818—876),字德新,唐大中元年(847),唐寿昌长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镇)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后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寿昌县令 穆君 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李频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李频本人所作。...

李频诗文推荐

一锡随缘赴,天台又去登。长亭旧别路,落日独行僧。夜烧山何处,秋帆浪几层。他时授巾拂,莫为老无能。

风涛几千里,归路半乘舟。此地难相遇,何人更共游。坐经嵩顶夏,行值洛阳秋。到寺安禅夕,江云满石楼。

见说湘江切,长愁有去时。江湖秋涉远,雷雨夜眠迟。旧业多归兴,空山尽老期。天寒一瓢酒,落日醉留谁。

古木有清阴,寒泉有下深。蝉从初伏噪,客向晚凉吟。白日欺玄鬓,沧江负素心。甚思中夜话,何路许相寻。

天柱与天目,曾栖绝顶房。青云求禄晚,白日坐家长。井气通潮信,窗风引海凉。平生诗称在,老达亦何妨。

旧业在东鄙,西游从楚荆。风雷几夜坐,山水半年行。梦永秋灯灭,吟孤晓露明。前心若不遂,有耻却归耕。

字人修祖德,清白定闻传。匹马从秦去,孤帆入楚悬。关中寒食雨,湖上暑衣天。四考兼重请,相知住几年。

万里巴江水,秋来满峡流。乱山无陆路,行客在孤舟。汹汹滩声急,冥冥树色愁。免为三不吊,已白一生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