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季庸奉祠归里

送季庸奉祠归里朗读

昭代昌文化,无人叹陆沈。
诸公自才杰,吾道正山林。
紫盖三年绿,沧波万里心。
长安岂无路,尘起汙瑶簪。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送季庸奉祠归里译文及注释

《送季庸奉祠归里》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萧元之。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昭代昌文化,无人叹陆沈。
诸公自才杰,吾道正山林。
紫盖三年绿,沧波万里心。
长安岂无路,尘起汙瑶簪。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送别季庸返乡的场景。诗人通过对季庸的赞美和自省,表达了自己对于仕途和归隐之间的选择的思考。

赏析:
首先,诗中的“昭代昌文化,无人叹陆沈”表达了对于时代的评价。昭代是指唐朝,昌文化则指昌黎文化,意为文化繁盛的时代。而陆沈是指陆游和沈括,两位有才华的文人。诗中说无人叹息陆沈,可能是对当时文化状况的不满,认为时代没有给予文人应有的重视和赏识。

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归隐山林的追求。他说“诸公自才杰,吾道正山林”,指出身为文人的他,选择了归隐山林,追求自己心灵的自由和宁静。这也是宋代文人士大夫常常追求的一种境界,远离尘嚣,回归自然。

诗中的“紫盖三年绿,沧波万里心”表达了对于岁月流转的感慨。紫盖指紫色的车帷,象征权贵的身份,而三年绿则表示时间的流逝。沧波万里心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追求和坚持,即使经历了千山万水,心中的志向依然坚定不移。

最后两句“长安岂无路,尘起汙瑶簪”表达了对于归隐生活的一种思考。长安是宋代的都城,象征着权力和名利。诗人说长安岂无路,意思是即使不从政不追求功名,也并非没有其他出路。尘起汙瑶簪则暗示了名利之争的浮躁和污浊,与归隐山林的宁静相对照。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季庸归隐的送别,表达了诗人对于仕途和归隐之间的选择的思考和对于时代文化状况的反思。诗人借用自然景物和古代典故,以简练而精炼的语言,传达了对于内心追求的坚持和对于人生选择的思索。

送季庸奉祠归里读音参考

sòng jì yōng fèng cí guī lǐ
送季庸奉祠归里

zhāo dài chāng wén huà, wú rén tàn lù shěn.
昭代昌文化,无人叹陆沈。
zhū gōng zì cái jié, wú dào zhèng shān lín.
诸公自才杰,吾道正山林。
zǐ gài sān nián lǜ, cāng bō wàn lǐ xīn.
紫盖三年绿,沧波万里心。
cháng ān qǐ wú lù, chén qǐ wū yáo zān.
长安岂无路,尘起汙瑶簪。

萧元之诗文推荐

一径险仍修,沿溪去未休。薛萝春暗树,杨柳暮遮楼。荡桨渔舟驶,寒钟僧寺幽。倚篷赊濁酒,犹可洗诗愁。

莲幕皆佳士,如君淡素何。圄空公事少,官满荐书多。忧国关丰歉,筹边定战和。艰难别知己,吾道欲沧波。

淮汉秋风起,边声不可听。九重选良牧,内地著郎星。土沃桑麻长,城荒草树青。民居多近水,一一是江亭。

行子家何处,征帆楚岸开。沧江还几曲,白鸟忽双来。别酒寒冲醒,轻舟浪打回。孤怀正牢落,更听暮猿哀。

蜀山万里外,圣主得遥闻。归使愁无路,遗黎泣见君。千年文物郡,百战虎狼群。才退惭司马,无因写檄文。

昭代昌文化,无人叹陆沈。诸公自才杰,吾道正山林。紫盖三年绿,沧波万里心。长安岂无路,尘起汙瑶簪。

昔年传得文标集,每对青灯一起予。偶访袁人寻古事,旧时居处已民居。

重来江阁俯沧流,一带西山万古愁。渔叟不知来客意,径移船过北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