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萧关

望萧关朗读

渐见风沙暗,萧关欲到时。
儿童能探火,妇女解缝旗。
川绝衔鱼鹭,林多带箭麋。
暂来戎马地,不敢苦吟诗。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望萧关译文及注释

《望萧关》是唐代诗人朱庆馀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渐见风沙暗,
萧关欲到时。
儿童能探火,
妇女解缝旗。
川绝衔鱼鹭,
林多带箭麋。
暂来戎马地,
不敢苦吟诗。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对即将到达萧关的景象的观察和感受。他看到风沙逐渐遮蔽了视线,意味着他离萧关越来越近了。在这个时候,年幼的儿童们能够熟练地生火,妇女们能够灵巧地解开旗帜上的缝线,预示着他们已经适应了这个边塞的艰苦环境。河川上已经找不到鱼和鹭鸟,森林里却充满了带着箭矢的麋鹿,这是因为在战乱纷争的边境地带,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作者自己作为一位戎马之地的游子,暂时来到这里,他不敢苦苦思念家乡而写诗吟咏。

赏析:
《望萧关》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描绘了边塞地区的景象,展现了艰苦环境下人们的生活和生存状态。通过对儿童、妇女、鱼鹭和麋鹿的描写,表达了在边境地带的人们为了适应恶劣环境所做出的努力和改变。诗人自己也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战乱之地的残酷和压力,因此他选择不在这里苦苦吟咏,而是暂时放下了诗歌创作。

整首诗词情感真实,言简意赅,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细微细节的描写,揭示了边塞地区人们的艰辛和坚韧。它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现实的观察,同时也抒发了作者自身的感受和心情。这首诗词具有鲜明的唐代边塞诗风格,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生活的艰辛和边塞地区的特殊环境。

望萧关读音参考

wàng xiāo guān
望萧关

jiàn jiàn fēng shā àn, xiāo guān yù dào shí.
渐见风沙暗,萧关欲到时。
ér tóng néng tàn huǒ, fù nǚ jiě fèng qí.
儿童能探火,妇女解缝旗。
chuān jué xián yú lù, lín duō dài jiàn mí.
川绝衔鱼鹭,林多带箭麋。
zàn lái róng mǎ dì, bù gǎn kǔ yín shī.
暂来戎马地,不敢苦吟诗。

朱庆馀

朱庆馀,生卒年不详,名可久,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宝历二年(826)进士,官至秘书省校书郎,见《唐诗纪事》卷四六、《唐才子传》卷六,《全唐诗》存其诗两卷。曾作《闺意献张水部》作为参加进士考试的“通榜”,增加中进士的机会。据说张籍读后大为赞赏,写诗回答他说:“越女新装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值万金。”于是朱庆馀声名大震。...

朱庆馀诗文推荐

远使随双节,新官属外台。戎装非好武,书记本多才。移帐依泉宿,迎人带雪来。心知玉关道,稀见一花开。

院深终日静,落叶覆秋虫。盥漱新斋后,修行未老中。映松山色远,隔水磬声通。此处宜清夜,高吟永与同。

求闲身未得,此日到京东。独在钟声外,相逢树色中。谁言人渐老,所向意皆同。月上因留宿,移床对药丛。

丞相辟书新,秋关独去人。官离芸阁早,名占甲科频。水驿迎船火,山城候骑尘。湖边寄家久,到日喜荣亲。

但取诗名远,宁论下第频。惜为今日别,共受几年贫。听雨宿吴寺,过江逢越人。知从本府荐,秋晚又辞亲。

归省值花时,闲吟落第诗。高情怜道在,公论觉才遗。春雨连淮暗,私船过马迟。离心可惆怅,为有入城期。

亭午无公事,垂帘树色间。僧来茶灶动,吏去印床闲。傍竹行寻巷,当门立看山。吟诗老不倦,未省话官班。

斜雪微沾砌,空堂夜语清。逆风听漏短,回烛向楼明。盥漱随禅伴,讴吟得野情。此欢那敢忘,世贵丈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