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师鲁协律赴湖南使幕(即永穆公之孙)

送王师鲁协律赴湖南使幕(即永穆公之孙)朗读

翩翩马上郎,驱传渡三湘。
橘树沙洲暗,松醪酒肆香。
素风传竹帛,高价聘琳琅。
楚水多兰芷,何人事搴芳。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使

送王师鲁协律赴湖南使幕(即永穆公之孙)译文及注释

送王师鲁协律赴湖南使幕(即永穆公之孙)

翩翩马上郎,驱传渡三湘。
橘树沙洲暗,松醪酒肆香。
素风传竹帛,高价聘琳琅。
楚水多兰芷,何人事搴芳。

诗词的中文译文:

优美马上的郎君,踏着轻盈的步伐,驱车穿越渡过了三湘之地。
橘树下的沙洲显得暗淡,而松醪酒的香气弥漫。
好事之人传送来了带着素清风的竹帛,用高价雇佣了珍贵的琳琅之物。
楚水多处生长着兰芷芳香,有谁尽心去采摘那娇艳的花朵呢。

诗意:

这首诗送别了王师鲁协律前往湖南任使幕的场景。描写了他离别时的情景和周围的景物。其中,马上的郎君形容他轻盈翩翩的形象,意味着他的才干和仪表堂堂。他驱车穿越了三湘,意味着这是一次遥远而重要的旅程。诗中提到的橘树和松醪酒的香气,突显了离别时的凄迷和心绪之间的矛盾。素清风的竹帛和高价聘请的琳琅之物,展示了离别者家中的富裕和对王师的重视。最后,诗人提到了楚水上那多处生长的兰芷,诗人好像在问,有谁会去采摘那娇艳的花朵呢?这或许是对王师鲁协律勇敢出使的期望和祝福,也映射出别离时的无奈和留恋。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境的构建,表达了离别时的情感和思绪。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马上的郎君形容得轻盈而高雅,而橘树沙洲却显得暗淡。这对比展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离别的复杂情感。诗中使用了自然景物的描绘,如橘树、松醪酒、竹帛和兰芷,使得诗意更富有生动性和情感的共鸣。最后一句话,引发了人们对王师鲁协律的思考和祝福,也让读者对离别的情感更加深入思考,引发共鸣与思考。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堪称唐代送别诗的佳作之一。

送王师鲁协律赴湖南使幕(即永穆公之孙)读音参考

sòng wáng shī lǔ xié lǜ fù hú nán shǐ mù jí yǒng mù gōng zhī sūn
送王师鲁协律赴湖南使幕(即永穆公之孙)

piān piān mǎ shàng láng, qū chuán dù sān xiāng.
翩翩马上郎,驱传渡三湘。
jú shù shā zhōu àn, sōng láo jiǔ sì xiāng.
橘树沙洲暗,松醪酒肆香。
sù fēng chuán zhú bó, gāo jià pìn lín láng.
素风传竹帛,高价聘琳琅。
chǔ shuǐ duō lán zhǐ, hé rén shì qiān fāng.
楚水多兰芷,何人事搴芳。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刘禹锡诗文推荐

城西门外滟预堆,年年波浪不能摧。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沈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径尺千余朵,人间有此花。今朝见颜色,更不向诸家。

词一篇音韵弥切,收泪握管以成报章。虽广陵之弦于今绝矣,而盖泉之感犹庻闻焉。焚之帐之前,附于旧编之末】~刘禹锡前日寝门恸,至今悲有余。已嗟万化尽,方见八行...

何物令侬羡,羡郎船尾燕。衔泥趁樯竿,宿食长相见。

新妆面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分忧余刃又从公,白羽胡床啸咏中。彩笔谕戎矜倚马,华堂留客看惊鸿。渚宫油幕方高步,澧浦甘棠有几丛。若问骚人何处所,门临寒水落江枫。

闻有白太守,抛官归旧谿。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太守驻行舟,阊门草萋萋。挥袂谢啼者,依然两眉低。朱户非不崇,我心如重狴。华池非不清,意在寥廓栖。夸者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