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李繁时为随州刺史宰相泌之子也)

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李繁时为随州刺史宰相泌之子也)朗读

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
一一悬牙签,新若手未触。
为人强记览,过眼不再读。
伟哉群圣文,磊落载其腹。
行年五十馀,出守数已六。
京邑有旧庐,不容久食宿。
台阁多官员,无地寄一足。
我虽官在朝,气势日局缩。
屡为丞相言,虽恳不见录。
送行过浐水,东望不转目。
今子从之游,学问得所欲。
入海观龙鱼,矫翮逐黄鹄。
勉为新诗章,月寄三四幅。

下载这首诗
(0)

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李繁时为随州刺史宰相泌之子也)译文及注释

邺侯家有很多书,插架三万轴。
一悬牙签,如果手不接触新。
为人记忆力浏览,经过眼不读两遍。
伟大群圣人的文章,密密麻麻记载自己的肚子。
已有五十多,出守几已六。
京城有旧房屋,不可久食宿。
台阁多官员,无地寄一条腿。
虽然我在朝做官,气势天局缩。
多次为丞相的话,虽然我不被记录。
送走过浐水,向东望目不转。
现在你从之游,学习得到所想。
入海观龙鱼,假翅膀追逐天鹅。
努力为新诗文,月寄三四幅。

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李繁时为随州刺史宰相泌之子也)读音参考

sòng zhū gě jué wǎng suí zhōu dú shū lǐ fán shí wéi suí zhōu cì shǐ zǎi xiàng mì zhī zǐ yě
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李繁时为随州刺史宰相泌之子也)

yè hòu jiā duō shū, chā jià sān wàn zhóu.
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
yī yī xuán yá qiān, xīn ruò shǒu wèi chù.
一一悬牙签,新若手未触。
wéi rén qiáng jì lǎn, guò yǎn bù zài dú.
为人强记览,过眼不再读。
wěi zāi qún shèng wén, lěi luò zài qí fù.
伟哉群圣文,磊落载其腹。
xíng nián wǔ shí yú, chū shǒu shù yǐ liù.
行年五十馀,出守数已六。
jīng yì yǒu jiù lú, bù róng jiǔ shí sù.
京邑有旧庐,不容久食宿。
tái gé duō guān yuán, wú dì jì yī zú.
台阁多官员,无地寄一足。
wǒ suī guān zài cháo, qì shì rì jú suō.
我虽官在朝,气势日局缩。
lǚ wèi chéng xiàng yán, suī kěn bú jiàn lù.
屡为丞相言,虽恳不见录。
sòng xíng guò chǎn shuǐ, dōng wàng bù zhuǎn mù.
送行过浐水,东望不转目。
jīn zi cóng zhī yóu, xué wèn dé suǒ yù.
今子从之游,学问得所欲。
rù hǎi guān lóng yú, jiǎo hé zhú huáng gǔ.
入海观龙鱼,矫翮逐黄鹄。
miǎn wèi xīn shī zhāng, yuè jì sān sì fú.
勉为新诗章,月寄三四幅。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韩愈诗文推荐

题是临池后,分从起草余。兔尖针莫并,茧净雪难如。莫怪殷勤谢,虞卿正著书。

宿云寒不卷,春雪堕如簁。骋巧先投隙,潜光半入池。喜深将策试,惊密仰檐窥。自下何曾污,增高未觉危。比心明可烛,拂面爱还吹。妒舞时飘袖,欺梅并压枝。地空迷...

竹影金琐碎,--孟郊泉音玉淙琤。琉璃剪木叶,--韩愈翡翠开园英。流滑随仄步,--孟郊搜寻得深行。遥岑出寸碧,--韩愈远目增双明。乾穟纷拄地,--孟郊化虫枯挶茎。...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朝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雄鹄衔枝来,雌鹄啄泥归。巢成不生子,大义当乖离。江汉水之大,鹄身鸟之微。更无相逢日,安可相随飞。

有兽维狸兮我梦得之,其身孔明兮而头不知。吉凶何为兮觉坐而思,巫咸上天兮识者其谁。

龟之气兮不能云雨,龟之枿兮不中梁柱,龟之大兮只以奄鲁。知将隳兮哀莫余伍,周公有鬼兮嗟余归辅。

秋之水兮其色幽幽,我将济兮不得其由。涉其浅兮石啮我足,乘其深兮龙入我舟。我济而悔兮将安归尤。归乎归乎,无与石斗兮无应龙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