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恩寺暕上人房招耿拾遗

慈恩寺暕上人房招耿拾遗朗读

悠然对惠远,共结故山期。
汲井树阴下,闭门亭午时。
地闲花落厚,石浅水流迟。
愿与神仙客,同来事本师。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慈恩寺暕上人房招耿拾遗译文及注释

《慈恩寺暕上人房招耿拾遗》是唐代诗人李端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悠然对惠远,共结故山期。
汲井树阴下,闭门亭午时。
地闲花落厚,石浅水流迟。
愿与神仙客,同来事本师。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李端对友人耿拾遗的邀请,希望他能共同结伴前往慈恩寺一起度过时光。诗人描述了慈恩寺的宁静景象,以及他们在树荫下的汲井,或者在正午时分的闭门亭,享受宁静的时光。诗中也描绘了大地上厚厚的花瓣飘落,以及石头上流淌的水流缓慢。最后,诗人表达了愿望,希望能与神仙一样的客人一同前来,共同事奉他们共同的师傅。

赏析:
这首诗词以慈恩寺作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景象。诗人通过描写寺院的景色和自然元素,表达了对友人的邀请和共同追求精神境界的愿望。诗中运用了自然景物的描写,如汲井、树阴、花落、石浅和水流,这些描绘为诗词增添了生动的画面感。通过与友人共同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时光,诗人希望能够与他一起追求修身养性的道路,同时也表达了对友谊和师徒关系的珍视。

此外,诗中还表达了对神仙境界的向往。诗人希望能够与神仙一样的客人一同来到慈恩寺,意味着对超越尘世的追求和对高尚境界的向往。整首诗以平和、宁静的语调展示了李端对友谊和修身之道的向往,展现了他对自然与人文之间和谐共生的理念。

慈恩寺暕上人房招耿拾遗读音参考

cí ēn sì jiǎn shàng rén fáng zhāo gěng shí yí
慈恩寺暕上人房招耿拾遗

yōu rán duì huì yuǎn, gòng jié gù shān qī.
悠然对惠远,共结故山期。
jí jǐng shù yīn xià, bì mén tíng wǔ shí.
汲井树阴下,闭门亭午时。
dì xián huā luò hòu, shí qiǎn shuǐ liú chí.
地闲花落厚,石浅水流迟。
yuàn yǔ shén xiān kè, tóng lái shì běn shī.
愿与神仙客,同来事本师。

李端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李端诗文推荐

天山一丈雪,杂雨夜霏霏。湿马胡歌乱,经烽汉火微。丁零苏武别,疏勒范羌归。若著关头过,长榆叶定稀。

雁塞日初晴,胡关雪复平。危竿缘广漠,古窦傍长城。拔剑金星出,弯弧玉羽鸣。谁知系虏者,贾谊是书生。

白马逐牛车,黄昏入狭斜。柳树乌争宿,争枝未得飞上屋。东房少妇婿从军,每听乌啼知夜分。

游童苏合带,倡女蒲葵扇。初日映城时,相思忽相见。褰裳踏露草,理鬓回花面。薄暮不同归,留情此芳甸。柘弹连钱马,银钩妥堕鬟。采桑春陌上,踏草夕阳间。意合辞...

忆妾初嫁君,花鬟如绿云。回灯入绮帐,对面脱罗裙。折步教人学,偷香与客熏。容颜南国重,名字北方闻。一从失恩意,转觉身憔悴。对镜不梳头,倚窗空落泪。新人莫...

妾本舟中客,闻君江上琴。君初感妾叹,妾亦感君心。遂出合欢被,同为交颈禽。传杯惟畏浅,接膝犹嫌远。侍婢奏箜篌,女郎歌宛转。宛转怨如何,中庭霜渐多。霜多叶...

凉州风月美,遥望居延路。泛泛下天云,青青缘塞树。燕山苏武上,海岛田横住。更是草生时,行人出门去。

南楼西下时,月里闻来棹。桂水舳舻回,荆州津济闹。移帷望星汉,引带思容貌。今夜一江人,惟应妾身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