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辞·野田黄雀行

相和歌辞·野田黄雀行朗读

啧啧野田雀,不知躯体微。
闲穿深蒿里,争食复争飞。
穷老一颓舍,枣多桑树稀。
无枣犹可食,无桑何以衣。
萧条空仓暮,相引时来归。
邪路岂不捷,渚田岂不肥。
水长路且坏,恻恻与心违。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相和歌辞·野田黄雀行译文及注释

《相和歌辞·野田黄雀行》是唐代储光羲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野田黄雀行

啧啧野田雀,不知躯体微。
闲穿深蒿里,争食复争飞。
穷老一颓舍,枣多桑树稀。
无枣犹可食,无桑何以衣。
萧条空仓暮,相引时来归。
邪路岂不捷,渚田岂不肥。
水长路且坏,恻恻与心违。

中文译文:

喳喳野田黄雀,却不自知身体不堪微弱。
悠闲地穿梭在深草丛中,争夺食物并争相飞翔。
贫困老人居住在一所倒塌的老旧房舍,枣树多而桑树稀少。
没有枣子还可以吃饭,但没有桑树,何以为衣呢?
荒凉的仓库在暮色中空空如也,它们时常扶持着归来的黄雀。
优秀的路岂能不畅通,河畔的田地岂能不肥沃。
然而长久的淤塞将道路毁坏,我内心忧伤,与此违背。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通过黄雀在野地生活的描写,展现了贫困、荒凉的景象,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诗人以黄雀所处的环境为象征,隐喻了社会的贫穷和衰落,同时也表达了对自身命运的无奈和困境。

诗中的野田黄雀飞翔争食,生活困难且渺茫,与贫困老人相互呼应,突出了悲凉的氛围。枣多桑树稀,无枣可吃无桑可衣,形象地描绘了贫困老人生活所需的物资稀缺。萧条的仓库在夜晚空空荒凉,只有相互扶持的黄雀回归,令人感伤。

最后两句借水路的堵塞来象征社会的黑暗和困境,诗人从中借发出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内心的恻隐之情。

整首诗描绘了一个贫困和困顿的景象,展现了社会的黑暗与苦难,通过描写野田黄雀和贫困老人的生活,诗人抒发了自己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困境的思考。诗中的场景形象,语言简练有力,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入思考的空间。

相和歌辞·野田黄雀行读音参考

xiāng hè gē cí yě tián huáng què xíng
相和歌辞·野田黄雀行

zé zé yě tián què, bù zhī qū tǐ wēi.
啧啧野田雀,不知躯体微。
xián chuān shēn hāo lǐ, zhēng shí fù zhēng fēi.
闲穿深蒿里,争食复争飞。
qióng lǎo yī tuí shě, zǎo duō sāng shù xī.
穷老一颓舍,枣多桑树稀。
wú zǎo yóu kě shí, wú sāng hé yǐ yī.
无枣犹可食,无桑何以衣。
xiāo tiáo kōng cāng mù, xiāng yǐn shí lái guī.
萧条空仓暮,相引时来归。
xié lù qǐ bù jié, zhǔ tián qǐ bù féi.
邪路岂不捷,渚田岂不肥。
shuǐ cháng lù qiě huài, cè cè yǔ xīn wéi.
水长路且坏,恻恻与心违。

储光羲

储光羲(约706—763)唐代官员,润州延陵人,祖籍兖州。田园山水诗派代表诗人之一。开元十四年(726年)举进士,授冯翊县尉,转汜水、安宣、下邽等地县尉。因仕途失意,遂隐居终南山。后复出任太祝,世称储太祝,官至监察御史。安史之乱中,叛军攻陷长安,被俘,迫受伪职。乱平,自归朝廷请罪,被系下狱,有《狱中贻姚张薛李郑柳诸公》诗,后贬谪岭南。江南储氏多为光羲公后裔,尊称为“江南储氏之祖”。...

储光羲诗文推荐

啧啧野田雀,不知躯体微。闲穿深蒿里,争食复争飞。穷老一颓舍,枣多桑树稀。无枣犹可食,无桑何以衣。萧条空仓暮,相引时来归。邪路岂不捷,渚田岂不肥。水长路...

浊水菱叶肥,清水菱叶鲜。义不游浊水,志士多苦言。潮没具区薮,潦深云梦田。朝随北风去,暮逐南风还。浦口多渔家,相与邀我船。饭稻以终日,羹莼将永年。方冬水...

一山尽天苑,一峰开道宫。道花飞羽卫,天鸟游云空。玉殿俯玄水,春旗摇素风。夹门小松柏,覆井新梧桐。自昔大仙下,乃知元化功。神皇作桂馆,此意与天通。

十年别乡县,西云入皇州。此意在观国,不言空远游。九衢平若水,利往无轻舟。北洛反初路,东江还故丘。春山多秀木,碧涧尽清流。不见子桑扈,当从方外求。世业传...

当昼暑气盛,鸟雀静不飞。念君高梧阴,复解山中衣。数片远云度,曾不蔽炎晖。淹留膳茶粥,共我饭蕨薇。敝庐既不远,日暮徐徐归。

清晨登仙峰,峰远行未极。江海霁初景,草木含新色。而我任天和,此时聊动息。望乡白云里,发棹清溪侧。松柏生深山,无心自贞直。

高位莫能舍,舍之世所贤。云车游日华,岂比龙楼前。寝疾乃就枕,情感唯灵仙。帝鸿思道宗,臣彭亦长年。天书加羽服,又许归东川。镜水涵太清,禹山朝上玄。诚亡真...

精思莫知日,意静如空虚。三鸟自来去,九光遥卷舒。新池近天井,玉宇停云车。余亦苦山路,洗心祈道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