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邓成这粟庵

寄题邓成这粟庵朗读

一粟本非悭,纵横透入关。
要知千种解,不离一尘间。
透彻通真境,拘留即妄攀。
须弥聊比喻,未是最高山。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寄题邓成这粟庵译文及注释

《寄题邓成这粟庵》是宋代王洋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通过寄托的方式表达了一种精神境界和哲理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

一粟本非悭,纵横透入关。
要知千种解,不离一尘间。
透彻通真境,拘留即妄攀。
须弥聊比喻,未是最高山。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一粟之物为比喻,探讨了人生的境界和智慧的解读。作者通过一粟的形象来传达深刻的哲学思考。

首先,作者说一粟本非悭,表明一粟之物本身并不可贪恋,不值得过度追求。这里的一粟可以理解为微小的物质财富或功名利禄,它并不能带来真正的满足和幸福。

接着,纵横透入关,意味着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可以通过纵横的行动和思考,洞察到人世间的关卡和难题。这句话传达了作者对于人生智慧和领悟的追求。

然后,要知千种解,不离一尘间。这句诗意味着对于世间万事万物的理解,我们可以从一尘间的日常生活中找到千百种的解释和解读。它强调了人生智慧的源泉来自于对于现实世界的观察和体悟。

在透彻通真境,拘留即妄攀这两句中,作者告诫人们要透彻理解真实的境界,不要过于执着于表象,因为束缚于现实的观念和欲望只会带来错误的追求和幻想。

最后,须弥聊比喻,未是最高山。这句诗以须弥山作为比喻,意味着须弥山虽然高大壮丽,但并非最高的山峰。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境界的无限追求,告诫人们不要满足于表面的成就和极限,应该不断向更高的境界追寻。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深远的表达,寄托了对于人生智慧和境界的思考。作者以一粟之物为象征,将人生的追求和境界与深刻的哲学思考相结合,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真谛和智慧的追求。

寄题邓成这粟庵读音参考

jì tí dèng chéng zhè sù ān
寄题邓成这粟庵

yī sù běn fēi qiān, zòng héng tòu rù guān.
一粟本非悭,纵横透入关。
yào zhī qiān zhǒng jiě, bù lí yī chén jiān.
要知千种解,不离一尘间。
tòu chè tōng zhēn jìng, jū liú jí wàng pān.
透彻通真境,拘留即妄攀。
xū mí liáo bǐ yù, wèi shì zuì gāo shān.
须弥聊比喻,未是最高山。

王洋诗文推荐

季管吹灰木落洲,天边初献鹔鹴裘。邦家袭庆因前续,岳渎储精自几秋。秦晋君臣三书接,安危将相百年求。休论辟毂功成后,只恐功名卒未休。

老去独怜南涧竹,闲来不费北山移。年颜攻我真无赖,富贵寻君好自持。

奕世流芳远,传家庆有馀。簪荆苹荐洁,曳练宝妆疏。载德光门阀,成名振时闾,如何裁半日,一旐向輀车。

直造门来诚有意,不持金去惟全名。端疑解习叔孙礼,竟酒曾无讙讼声。

永丰西角绿丝垂,尽日无人可得知,闻道梨园采新曲,长安十样画宫眉。

万物各有性,逍遥即自安。均鸠得巢易,躁蟹寄身难。莫羡高头树,须防静处丸。如今洛阳第,谁以子孙看。

冬馀春晚未收书,一棹相过两日馀。久拟从容来语旧,岂期盟约未寻初。风随双鹿樵中隐,人似三闾泽畔居。樱笋厨烟茶焙火,从来心事不相疏。

一百五十节欲近,二十四番风老时。莫因旧雨与新雨,闲却十枝并五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