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冯楫居士会药山问石头见性成佛公案偈

证冯楫居士会药山问石头见性成佛公案偈朗读

梵语唐言,打成一块。
咄哉俗人,得此三昧。

下载这首诗
(0)
诗文主题:咄哉俗人三昧

证冯楫居士会药山问石头见性成佛公案偈译文及注释

《证冯楫居士会药山问石头见性成佛公案偈》是宋代释宗杲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证冯楫居士会药山,
问石头见性成佛公案偈。
梵语唐言,打成一块。
咄哉俗人,得此三昧。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述了佛教僧人冯楫居士在药山会见一块石头,从中领悟到了见性成佛的真理。诗中提到梵语和唐言融合在一起,打成了一块,这是在强调佛法的普适性和超越语言的层面。诗人通过质问世俗人的心态,表达了对凡夫俗子缺乏对见性成佛的领悟和体悟的不满和遗憾。

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佛教思想中的要点。冯楫居士会见石头,其实是在佛教中的公案制度下,通过与石头的对话,使自己的心性得到觉醒,最终实现成佛的境界。梵语和唐言的结合象征着佛法的普遍性和超越语言的特性,意味着佛法的真理不受语言和国界的限制。诗人通过咄哉俗人的呼喊,呈现了对世俗人执迷于物质欲望而无法觉悟的不满之情。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深刻地传达了佛教的核心思想。作者通过以冯楫居士会石头的形式,寓意人们可以通过观察和思考自身与外在世界的关系,达到超越尘世束缚的境界。诗词中的语言简练而有力,通过对比世俗人和修行者的境界,表达了对凡夫俗子追求物质欲望而忽视内心觉悟的批判。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文字,表达了佛教思想中的见性成佛的重要概念,并对世俗人对此缺乏觉悟的状态进行了批判。它呈现了佛法的超越性和普适性,以及修行者对凡夫俗子的不满和忧虑。

证冯楫居士会药山问石头见性成佛公案偈读音参考

zhèng féng jí jū shì huì yào shān wèn shí tou jiàn xìng chéng fó gōng àn jì
证冯楫居士会药山问石头见性成佛公案偈

fàn yǔ táng yán, dǎ chéng yí kuài.
梵语唐言,打成一块。
duō zāi sú rén, dé cǐ sān mèi.
咄哉俗人,得此三昧。

释宗杲诗文推荐

慧空抓著吾痒处,吾尝劄著伊痛处。痛处痒,痒处痛,不与千圣同途,岂与衲僧共用。莫言扫帚竹时无钱筒,蒿枝丛林无梁栋。虽然家丑不可外扬,也要诸方眼目定动。而...

勇猛精进过量人,号曰芗林大居士。住无变易真实处,而常顺行诸佛法。不作世间颠倒业,成辨出世胜方便。而能於此方便中,幻出难思诸境界。复於难思境界中,而现种...

汝求吾之赞,复赞吾之真。大涨绝涓滴,须弥无一尘。以讦为直而非直,以察为明而非明。象王回旋,师子嚬呻。如此为人善知识,少吃酸醋三五升。

世间种种音声相,众以耳听非目睹。唯此大士眼能观,瞑目谛观为佛事。於眼境界无所取,耳鼻舌身意亦然。善哉心洞十方空,六根互显如是义。眼色耳声鼻嗅香,身触意...

这村僧,无明大。少柔和,多褊隘。爱骂人,舌头快。受佛荫,破佛戒。不精时,常懈怠。谤船若,弥天罪。入地狱,永不悔。闻者憎,见者怪。搅拌丛林,尤叵耐。虚销...

我赞我真,孰能委悉。火风煗动,地水坚湿。俱属现量,拟心则失。就而明之,是妄非实。背而捐之,土木瓦石。吾说是言,如箭射的。离此别求,幻惑无识。

渠本宣州人,生缘在宁国。前不尊释迦,后不敬弥勒。家贫无饭噇,出家去投佛。行脚走诸方,江南遍江北。才参临济禅,便作白拈贼。眼里有瞳人,肚中无点墨。还如破...

嵌嵌枯枯,磊磊落落。暗呜叱咤,万人气索。宴坐胡床,倾湫倒岳。秉杀活剑,解生死缚。不堕尘缘,宁居寂寞。豁开济北,三要三玄。提持关西,末后一著。慧日之影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