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月了残经赞

对月了残经赞朗读

古教只知遮老眼,银蟾不觉上孤峰。
看来看到无看处,光境俱忘一卷终。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对月了残经赞译文及注释

《对月了残经赞》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释惟一。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对月了残经赞》中文译文:
古教只知遮老眼,
银蟾不觉上孤峰。
看来看到无看处,
光境俱忘一卷终。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月亮的观察与反思,通过对月的描绘,抒发了人生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思考。

首先,"古教只知遮老眼",表明传统的教育观念只教人如何遮掩老眼,即只教人遮蔽现实的真相,而不去探求真理。这句诗意味深长,暗示了作者对教育体制的批判,认为传统教育只是为了让人们逃避生活的残酷现实,而不去探索更深层次的意义。

接着,"银蟾不觉上孤峰",描绘了月亮升起至孤峰的景象。这里的银蟾象征月亮,孤峰则代表了高远的境界。作者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表达了对仰望高远、追求卓越的向往。银蟾不自觉地升至孤峰,意味着卓越的境界是自然而然地达到的,不需要刻意追求。

然而,"看来看到无看处",表达了作者在仰望月亮的过程中,发现了一种超越视觉的境界。看似仰望月亮,但实际上却无法真正看到月亮的本质和内涵。这句诗意味深长,反映了人类对于宇宙和生命意义的思索常常陷入迷惑和无解之中。

最后一句"光境俱忘一卷终",表达了作者在对月亮的观察中,超越了视觉的局限,进入了一种超越光明和境界的状态。"光境"指的是光明的世界,"俱忘"则意味着一切被遗忘,"一卷终"表示一段时间的结束。这句诗传达了超越物质、光明和时间的境界,进入一种超越常态的存在状态。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以对月亮的观察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意义、教育体制和人类存在状态的思考。通过描述月亮的升起和超越视觉的境界,诗人呈现了一种追求卓越、超越常态的心境。这首诗词意境深远,给人以思考和启迪,展现了宋代佛学思想与文化的独特魅力。

对月了残经赞读音参考

duì yuè le cán jīng zàn
对月了残经赞

gǔ jiào zhǐ zhī zhē lǎo yǎn, yín chán bù jué shàng gū fēng.
古教只知遮老眼,银蟾不觉上孤峰。
kàn lái kàn dào wú kàn chù, guāng jìng jù wàng yī juàn zhōng.
看来看到无看处,光境俱忘一卷终。

释惟一诗文推荐

劫初铸就毗卢印,古篆雕虫尚宛然。堪笑堪悲人不识,却嫌字画不完全。

生本不有,死亦无空。湖光晴潋滟,山色雨蒙泷。

鼻绳拽脱了无拘,慵有余兮顽有余。芳草满前浑不雇,眠云卧月只如如。

语言硬净如生铁,眼目高明烁太阳。今日江湖无此作,令人三叹忆平羌。

舌本澜翻千丈雪,眼青锦镜一壶冰。瞎驴种草有如此,灭却凌霄正续灯。

过了威音佛已前,向虚空里架榱椽。至今景定年之二,往却门风尚俨然。

远泛飘然一苇轻,水天上下镜无尘。自从碧眼胡归后,著脚那知是甚人。

三址余年海上游,未曾容易下金钩。等闲抛郑丝纶处,暇蟹鱼龙一纲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