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丈七十

拔丈七十朗读

老去松心见后雕,危时出处故超超。
一生谢朓长低首,五斗陶潜不折腰。
工却未穷诗自瘦,闲非因病味尤饶。
推排耆硕巍然在,名德无须畏画描。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拔丈七十译文及注释

《拔丈七十》是当代作家钱钟书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老去松心见后雕,
危时出处故超超。
一生谢朓长低首,
五斗陶潜不折腰。
工却未穷诗自瘦,
闲非因病味尤饶。
推排耆硕巍然在,
名德无须畏画描。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于老年时光的思考和体悟。通过对自然界中松树和鸟雕的比喻,揭示了人们在年老之际,内心的成熟和智慧并未减退。诗中还表达了作者对于名誉和功利的淡泊态度,强调了诗人对于内心世界的追求和自我价值的探索。

赏析:
这首诗词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和隐喻,通过松树和鸟雕的形象描绘了老年时期的作者。松树是中国文化中常用来象征坚韧和长寿的象征物,而鸟雕则象征着高飞远翔的自由精神。通过这两个形象,诗人表达了老年时期的自我肯定和内心的丰盈。

诗中提到的谢朓和陶潜分别是两位古代文人,他们都以其独特的个性和作品闻名于世。诗人以他们为对比,暗示自己在一生中保持了独立的态度和独特的创作风格。他坚持自己的诗歌创作,不计较功名利禄,也不受外界干扰。

诗人还强调了诗歌的价值和意义。他说自己的工作或许没有取得很大的成就,但他的诗歌却是精瘦、纤细的。这里的“工作”可以理解为社会上的功绩或成就,而诗歌则是诗人内心的真实表达。通过这样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于内心追求的重要性,强调了诗歌的独特魅力。

最后,诗人提到了耆老和学者的形象,表达了对于智慧和道德的崇敬。他们的名望和品行无需通过画笔来描绘,因为他们的美德和学问已经自然而然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综上所述,《拔丈七十》这首诗词通过富有意象的语言和隐喻,表达了作者对于老年时期的思考和体悟,强调了内心世界的丰盈和诗歌的价值。这首诗词展现了诗人的独立精神和对智慧、道德的崇敬,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拔丈七十读音参考

bá zhàng qī shí
拔丈七十

lǎo qù sōng xīn jiàn hòu diāo, wēi shí chū chù gù chāo chāo.
老去松心见后雕,危时出处故超超。
yī shēng xiè tiǎo zhǎng dī shǒu, wǔ dǒu táo qián bù zhé yāo.
一生谢朓长低首,五斗陶潜不折腰。
gōng què wèi qióng shī zì shòu, xián fēi yīn bìng wèi yóu ráo.
工却未穷诗自瘦,闲非因病味尤饶。
tuī pái qí shuò wēi rán zài, míng dé wú xū wèi huà miáo.
推排耆硕巍然在,名德无须畏画描。

钱钟书诗文推荐

曲屏掩映乱书堆,家具无多位置才。容膝易安随处可,不须三径羡归来。

纵说疏疏落落,仍看脉脉憧憧。那得心如荷叶,水珠转念无踪。

行藏只办倚栏干,动业年来镜懒看。书癖钻窗蜂未出,诗情绕树鹊难安。老侵气觉风云短,才退评蒙月旦宽。输与子山工自处,长能面热却心寒。

才退心粗我自知,烟销沤灭不成诗。分明眼度难寻处,渺莽江头欲拾时。枉与焚灰吞杜甫,苦将残锦乞邱迟。欣然搁笔无言说,稽首维摩是本师。

昏黄落日恋孤城,嘈杂啼鸦乱市声。乍别暂归情味似,一般如梦欠分明。

徙影留痕两渺漫,如期老至岂相宽。迷离睡醒犹馀梦,料峭春回未减寒。耐可避人行别径,不成轻命倚危栏。坐知来日无多子,肯向王乔乞一丸。

史笔谁能继谢山,词严义正宅心宽。七贤传倘他年续,个里沉吟位汝难。

几副卿谋泪,悬河决溜时。百身难命赎,一老不天遗。竹垞弘通学,桐江瘦淡诗。重因风雅惜,匪特痛吾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