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念破清斋。
贪爱必为灾。
灵明何事别三台。
窃蟠桃、非止两三次,因谪降,出蓬莱。
岂比栋梁材。
仙质肯尘埋。
大罗天上好安排。
炼金丹、九转功成日,重去也,免投胎。
起念破清斋。贪爱必为灾。灵明何事别三台。窃蟠桃、非止两三次,因谪降,出蓬莱。岂比栋梁材。仙质肯尘埋。大罗天上好安排。炼金丹、九转功成日,重去也,免投胎。
《清心月》是元代马钰的一首诗词,诗意深远,赋予了读者对人生追求和超脱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起念破清斋。
贪爱必为灾。
灵明何事别三台。
窃蟠桃、非止两三次,
因谪降,出蓬莱。
岂比栋梁材。
仙质肯尘埋。
大罗天上好安排。
炼金丹、九转功成日,
重去也,免投胎。
《清心月》开篇写道,清晨起来时,内心的杂念打破了清净的斋房。然后,诗人强调了贪爱之道必然会带来灾祸。接下来,他提到了三台,这是指道教的三官大帝,暗示人们应该避免世俗的纷扰。
接着,诗人通过“窃蟠桃”一词,表达了对长生不老的渴望,并暗示这种欲望不只出现过一两次。然而,由于某种原因(可能是因为在人间降生),他离开了蓬莱仙境。诗中暗示了人世间的欲望和追求与仙境之间的差距。
诗人进一步提出了一个问题,是否优秀的人才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和认可,这里以“栋梁材”来代指。他认为,仙人的品质是不会被尘世所埋没的。
然后,诗人描述了上天对人的美好安排,将炼制金丹、修炼九转功成之日描述为如何重返天堂,避免再次投胎轮回的机会。这里的炼金丹和九转功成都是道教中的修炼术语,意味着修行者能够获得永生不死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描绘人们的欲望和追求,以及对超脱和永生的向往,表达了对人生意义和超越世俗束缚的深刻思考。诗人马钰借助道教的符号和意象,传达了一种追求清心和超脱尘世的理念,引导人们向内心深处寻找真正的宁静和意义。
qīng xīn yuè
清心月
qǐ niàn pò qīng zhāi.
起念破清斋。
tān ài bì wèi zāi.
贪爱必为灾。
líng míng hé shì bié sān tái.
灵明何事别三台。
qiè pán táo fēi zhǐ liǎng sān cì, yīn zhé jiàng, chū péng lái.
窃蟠桃、非止两三次,因谪降,出蓬莱。
qǐ bǐ dòng liáng cái.
岂比栋梁材。
xiān zhì kěn chén mái.
仙质肯尘埋。
dà luó tiān shàng hǎo ān pái.
大罗天上好安排。
liàn jīn dān jiǔ zhuàn gōng chéng rì, zhòng qù yě, miǎn tóu tāi.
炼金丹、九转功成日,重去也,免投胎。
蓬头垢面,秘奥埋名。颐神养气忘形。并没纤尘挂染,意静心明。逍遥自然快乐,握玄机、修进长生。清闲处,管胜如火院,苦海冤坑。卧月眠云弄斗,调龙虎,婴娇女姹...
休问因缘,各做修行。古人言、两句堪听。人人有分,个个圆明。但事情疏,心情净,达长生。元气盈盈,大法成成。*初观、日月停停。光辉莹莹,龙虎平平。觉本真真...
但愿人人,识破浮生。速抽身、猛弃尘情。休妻别子,绝利忘名。便洒然惺,豁然悟,顿然明。虎啸龙吟,气爽神清。做真修、汞炼铅烹。心平行满,丹结功成。得跨云霓...
奉劝清河,酷告彭城。暨诸公、休苦劳神。速离火院,早出迷津。纵水云游,归物外,作闲人。端的修行,洗涤心尘。以云朋、霞友为亲。研穷久视,讲论长生。便悟玄玄...
教去当除,争办斋厨。弟兄懑、错用功夫。不如休歇,早认元初。便觅云根,寻云脚,履云衢。喘息如龟,似有如无。觉冲和、来往宽舒。斡旋山岳,呼吸江湖。得产仙胎...
此个知宫,本是神仙。外修持、错了因缘。听予劝化,索隐搜玄。便弃繁华,离尘境,访林泉。净意情心,耕种丹田。更常常、炼息绵绵。命灯灿烂,性月团圆。待行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