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张甘三道士和篇继至用元韵并谢之

陈张甘三道士和篇继至用元韵并谢之朗读

疑有幽人是少微,支筇特地叩岩扉。
清风度竹邀人住,暗水浮花送客归。
鹤在青田违毕弋,琴号白雪绕纹徽。
明朝回首云山隔,扑扑红尘又满衣。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陈张甘三道士和篇继至用元韵并谢之译文及注释

《陈张甘三道士和篇继至用元韵并谢之》是宋代王炎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以描绘幽静的山水景色为主题,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繁华世俗的疏离之情。

诗意:
诗词描绘了三位道士与自然景色的亲近与交融。诗人首先形容了幽静的山中有一位微不足道的隐士,他特意拿着支竹敲击岩石的门扉,向内招呼道士们前来。清风拂过竹林,邀请他们留下来住宿,而静谧的水面上漂浮的花朵则像是为客人送行。接下来,描写了一只孤鹤违背主人的吩咐,飞到了青田上,而琴声则在雪花纹饰上回荡。最后,诗人回首过去,发现云山已经遥不可及,只能在纷扰的尘世中继续前行。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山水景色和隐士生活,表达了对宁静和自然美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纷扰的疏离之情。诗人通过对自然元素的细腻描绘,使读者感受到了山林间的宁静和清新。清风、竹林、水面上的花朵,都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中的隐士形象象征了追求心灵自由和超脱尘世的人。他特意敲击岩石的门扉,招呼道士们,展示了他对友谊和欢迎的态度。而孤鹤的形象则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违背了主人的吩咐,飞到了青田上,显示了个体在面对自然时的独立性和自由意志。

诗词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感慨和对现实的认知。云山遥不可及,意味着远离自然和宁静的生活已经遥远,只能在纷扰的尘世中继续前行。红尘满衣,暗示诗人已经被现实的喧嚣困扰,无法摆脱尘世的束缚。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细腻的描写和隐喻手法,表达了对自然美和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疏离的感慨。它通过山水和隐士的形象,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意境,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陈张甘三道士和篇继至用元韵并谢之读音参考

chén zhāng gān sān dào shì hé piān jì zhì yòng yuán yùn bìng xiè zhī
陈张甘三道士和篇继至用元韵并谢之

yí yǒu yōu rén shì shǎo wēi, zhī qióng tè dì kòu yán fēi.
疑有幽人是少微,支筇特地叩岩扉。
qīng fēng dù zhú yāo rén zhù, àn shuǐ fú huā sòng kè guī.
清风度竹邀人住,暗水浮花送客归。
hè zài qīng tián wéi bì yì, qín hào bái xuě rào wén huī.
鹤在青田违毕弋,琴号白雪绕纹徽。
míng cháo huí shǒu yún shān gé, pū pū hóng chén yòu mǎn yī.
明朝回首云山隔,扑扑红尘又满衣。

王炎

王炎(1137——1218)字晦叔,一字晦仲,号双溪,婺源(今属江西)人。一生著述甚富,有《读易笔记》、《尚书小传》、《礼记解》、《论 语解》、《孝圣解》、《老子解》、《春秋衍义》、《象数稽疑》、《禹贡辨》等,《全宋词》第 三册录其词五十二首。事迹见胡升《王大监传》(《新安文献志》卷六九)、 《宋史翼》卷二四,参《南宋馆阁续 录》卷八、九。...

王炎诗文推荐

鹤骨鸡肤不耐寒,那堪癣疥更斑斓。开年惨淡阴兼雨,终日抓搔寝不安。未可给扶亲几杖,岂能见客摄衣冠。人言剥复相更代,频把韦编反对观。

双溪渐有杂花开,每日扶筇到一回。胜似名园空锁闭,主人至老不归来。

有客有客字晦叔,东皋岁收可饘粥。何为得饱尚多忧,岂是老穷无止足。十日之中九日病,以杖扶行惧颠覆。呜呼一歌兮意长,风林助我鸣悲商。

扣关倒屣略从容,惊见文章豹管中。水阔山遥俱倦客,花明柳暗又东风。锦囊收拾语皆好,黄卷沉潜经可穷。会看卧龙腾踏去,知贤吾或似庞翁。

江头昨夜雨何似,新涨平添一丈强。倚柂稳如天上坐,顺流明日到衡阳。

天寒鸿雁低,客子亦倦游。忆昔少年时,风埃蔽貂裘。欲办一束茅,不种千章楸。黄鹄入鸡鹜,亦为饮啄谋。岂有斗升水,能行千斛舟。

荆璞天下珍,价重金百镒。谁能玉其德,有亦未易识。陆沈黄绶间,心不计喧寂。挽之置通津,谁借一臂力。穷山抱白虹,缇袭贵燕石。

焚香清坐对韦编,妙处悬知不可传。三画分明寄玄旨,谁将修绠汲深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