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手花

佛手花朗读

不能摩项过只园,幻作清芳与世传。
排叶爪痕分翠净,吐葩心骨耀丹妍。
但迷色界空华相,肯悟宗门直指禅。
谁汲野泉临晓浸,瓦瓶插供白衣仙。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佛手花译文及注释

《佛手花》是宋代董嗣杲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佛手花》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在那庙园里,禁止摘取佛手花,
幻化出清香,世人传颂。
叶上爪痕勾勒出清澈的绿色,
花朵绽放,散发出耀眼的红光。
它们迷失在色彩的世界中,
不愿觉悟于宗门之中的直指禅宗。
谁会去汲取清晨的野泉,
插在瓦瓶中,供奉给那白衣仙子。

诗意:
《佛手花》通过描绘佛手花的美丽形态和禅宗的隐喻,表达了对于禅宗境界的追求和理解的思考。诗中佛手花的形象象征了禅宗的境界,它们在园中静静绽放,散发出清香,但却迷失在色彩的世界中,不能领悟到禅宗的真谛。作者通过描绘佛手花和禅宗的对比,表达了对于寻求真理的人们的思考和警示。

赏析:
《佛手花》以佛手花为形象,通过诗意的隐喻展现了禅宗的境界。佛手花被描绘得美丽而神秘,其叶上的爪痕和花朵的红光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然而,诗中暗示佛手花虽然美丽,却迷失在色彩的世界中,不能领悟到禅宗的真谛。这种对比给人以深思,引发人们对于追求真理与境界的思考。

诗中还出现了对于清晨野泉和白衣仙子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禅宗的意象。清晨的野泉象征清澈纯净的心灵,而白衣仙子则代表着纯洁的境界。插在瓦瓶中供奉给白衣仙子的场景,暗示着诗人对于追求境界的向往和尊崇。

总而言之,董嗣杲的《佛手花》通过佛手花的形象和禅宗的隐喻,表达了对于禅宗境界的追求和对于人们迷失在世俗中的思考。这首诗词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深远的诗意,引人深思,令人回味无穷。

佛手花读音参考

fó shǒu huā
佛手花

bù néng mó xiàng guò zhǐ yuán, huàn zuò qīng fāng yǔ shì chuán.
不能摩项过只园,幻作清芳与世传。
pái yè zhǎo hén fēn cuì jìng, tǔ pā xīn gǔ yào dān yán.
排叶爪痕分翠净,吐葩心骨耀丹妍。
dàn mí sè jiè kōng huá xiāng, kěn wù zōng mén zhí zhǐ chán.
但迷色界空华相,肯悟宗门直指禅。
shuí jí yě quán lín xiǎo jìn, wǎ píng chā gōng bái yī xiān.
谁汲野泉临晓浸,瓦瓶插供白衣仙。

董嗣杲诗文推荐

雪覆芦花障远郊,小舟不待起风抛。沙头只有三家住,烂草檐头两把茅。

绝壑松风泻瀑声,此身如寄画图清。馀生结得东林社,三笑亭前看月明。

浪游几抆还家泪,贫抱遗书羞拥篲。短篷独载冒江涛,平生触事成淹滞。所为素守三不欺,人所不知心所知。欹枕赋就归来兮,风伯前呵雨师随。

汀沙如雪水无声,舟倚蒹葭雁不惊。霜气隔篷才数尺,斗杓插地已三更。抛书枕畔怜儿子,看剑镫前慨友生。尚有乘桴无限意,催人摇橹转江城。

钟声警征人,顿省巡溪步。转盼失路头,红日生黄雾。看松乘西风,荡此林影趣。古翠扑面老,肯放所历住。幽聆采樵怨,薄言向谁诉。且复栖野店,低头解芒屦。

宜繁宜远九标新,花露能仙雨点频。传姓老聃因指树,过门方朔验呼人。苇绡缟月明偷夜,练帨当风静撚春。实荐冰盆传种去,莫教鑽破核中仁。

晴光绕砌看葵倾,独恨无文吊屈平。梅溽润衣身体倦,竹风入牖梦魂清。良辰美景须臾事,往古来今节序情。不信沧江传竞渡,彩旗画鼓闹西城。

江北西风高,江南新酒熟。长笛吹梅花,月色满营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