顷游龙井得一联王伯齐见儿辈因足成之

顷游龙井得一联王伯齐见儿辈因足成之朗读

路入风篁上翠微,老龙蟠井四山围。
水真绿净不可唾,鱼若空行无所依。
胜处虽多终莫及,旧游谁在事皆非。
只今匏系何由到,徒羡联镳带月归。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顷游龙井得一联王伯齐见儿辈因足成之译文及注释

《顷游龙井得一联王伯齐见儿辈因足成之》是宋代楼钥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解析和赏析。

中文译文:
顷刻之间游览到龙井,得到了一联诗句,王伯齐看到后,因为我的足迹而完成了它。路途中穿过风吹竹林,眼前老龙蟠井四周被山环绕。清澈的水呈现出翠绿色,如此纯净,不可亵渎,仿佛鱼儿在水中自由畅游,毫无所依。尽管有许多美景胜地,但终究无法与过去的游历相比,现在的旅行中没有任何值得留念的事物。如今我只能归属于何处,空白无奈,只能羡慕那些能够牵着马儿,一同带着月色归家的人。

诗意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游览龙井的经历和感慨。诗人来到了龙井,一座以茶而闻名的地方,游览时感受到了自然的美景和水的清澈。他用风吹竹林的描写为读者勾勒出了一幅宁静、优美的画面。老龙蟠井四周被群山环抱,给人一种高山流水的意境,使人心旷神怡。诗中的水清澈绿净,形容了龙井茶清香爽口、色泽翠绿的特点。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动,没有任何拘束和依靠,象征着自由和无拘无束的境界。

诗人在描述美景之余,也流露出对过去旅行的怀念和对现状的无奈。他认为尽管现在有许多美景胜地,但无法与过去的旅途相比,没有任何值得留念的事物,旅行的意义也变得索然无味。诗人表达出一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与失望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龙井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旅行经历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诗人运用生动的描写手法,通过描绘风吹竹林、老龙蟠井四山围等景物,展现了大自然的宁静和优美。清澈绿净的水和自由游动的鱼儿,象征着自由和无拘无束的境界。

诗人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旅行经历,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他认为尽管现在有许多美景胜地,但无法与过去的旅途相比,现在的旅行中没有任何值得留念的事物。这种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失望,使诗词中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整首诗词以自然景物为背景,展示了楼钥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通过描绘清澈的水和自由游动的鱼儿,诗人表达了自由和无拘无束的意境。这首诗词的意境清新、自然,给人以宁静和思考的空间。同时,它也反映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现状的无奈,引发了读者对时光流逝和生活变迁的思考。

顷游龙井得一联王伯齐见儿辈因足成之读音参考

qǐng yóu lóng jǐng dé yī lián wáng bó qí jiàn ér bèi yīn zú chéng zhī
顷游龙井得一联王伯齐见儿辈因足成之

lù rù fēng huáng shàng cuì wēi, lǎo lóng pán jǐng sì shān wéi.
路入风篁上翠微,老龙蟠井四山围。
shuǐ zhēn lǜ jìng bù kě tuò, yú ruò kōng xíng wú suǒ yī.
水真绿净不可唾,鱼若空行无所依。
shèng chù suī duō zhōng mò jí, jiù yóu shuí zài shì jiē fēi.
胜处虽多终莫及,旧游谁在事皆非。
zhǐ jīn páo xì hé yóu dào, tú xiàn lián biāo dài yuè guī.
只今匏系何由到,徒羡联镳带月归。

楼钥诗文推荐

天将间气孕山川,名世还当五百年。已是有官居鼎鼐,不妨平地作神仙。书林尚欲校三豕,笔力犹能驱两肩。前日勋名身既退,斯文留与后人传。

秋暑不可能,几思泛中川。晚来兴有适,溪船偶及门。凉月才上弦,平潮可黄昏。倚楫纵所知,卧看龙泉山。长虹跨空阔,过之凛生寒。坐稳兴益佳,夜气方漫漫。草虫鸣...

秋暑不可耐,几思泛中川。晚来兴有适,溪船偶及门。凉月才上弦,平潮可黄昏。倚楫纵所知,卧看龙泉山。长虹跨空阔,过之凛生寒。坐稳兴益佳,夜气方漫漫。草虫鸣...

懒学仙家炼大还,但欣晚节在林间。鸳行免奏三千牍,驽驾难参十二闲。短艇有时浮渌水,轻舆到处赏佳山。莫言冷淡为生活,冷淡终然无后艰。

少壮节先著,年侵气不衰。忠虽由父教,清亦畏人知。处世无求合,安时竟数奇。甘泉人物会,一老汉空遗。

清秋来此宿涵秋,雨后山泉自在流。夜暗寒声锵玉佩,灯明清影粲珠旒。枕流正自怜孙楚,洗耳何须效许由。我亦暂来专一壑,倚栏耽玩不知休。

少年文价重神京,游宦还闻政有声。南省但推韩吏部,北方犹问赵先生。人传殿上三千牍,上喜胸中十万兵。暂辍望郎分帅阃,淮南草木更知名。

趣还宗老侍经筵,宿望訏谟信岿然。引疾屡烦颁汉制,赋归先已买吴船。去年趋召叨同传,今日求闲愧着鞭。未得相随出关去,羡公徒御若登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