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民见示游洞宫护圣二诗次来韵

泽民见示游洞宫护圣二诗次来韵朗读

洞府藏真锁碧峦,我来顿觉百忧宽。
真人已去留遗像,古木犹存翳旧坛。
清入杖藜襟抱豁,冷侵衣袂骨毛寒。
何妨便作诛茅计,幸我年来已挂冠。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泽民见示游洞宫护圣二诗次来韵译文及注释

《泽民见示游洞宫护圣二诗次来韵》是宋代吴芾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洞府藏真锁碧峦,
我来顿觉百忧宽。
真人已去留遗像,
古木犹存翳旧坛。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泽民拜访游洞宫时的情景。洞府中储藏着神奇的山川,诗人的心情在这里得到了宽慰,百种忧虑烦恼一下子消散。真人已经离去,但他留下的形象依然存在,古老的树木犹存,笼罩着古旧的祭坛。

清入杖藜襟抱豁,
冷侵衣袂骨毛寒。
何妨便作诛茅计,
幸我年来已挂冠。

诗人持着清贫的杖和藜(一种农具),心怀豁达,寒冷渐渐侵袭着他的衣袂,让他的骨头和毛发感受到寒冷。然而,这些并不妨碍他产生诛除一切烦扰的决心,他庆幸自己多年来已经放下了尘世的束缚。

这首诗词展现了诗人在游洞宫中的心境变化。一开始,他受到洞府中神奇景色的启发,忧虑的心情得到了宽慰。然后,他感受到了离去真人的存在,同时也感受到了岁月的流转和寒冷的侵袭。最后,他表达了自己豁达的心态和对过去束缚的超越,展现了一种追求自由和超脱的精神境界。

整首诗词运用了自然景物和个人感受的描写,通过对诗人心境的变化展示了一种超越尘世的追求和内心的豁达。它通过对自然和人情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烦扰的厌倦和对自由解脱的向往。同时,诗词的语言简练,意象鲜明,给人以清新的感觉。

泽民见示游洞宫护圣二诗次来韵读音参考

zé mín jiàn shì yóu dòng gōng hù shèng èr shī cì lái yùn
泽民见示游洞宫护圣二诗次来韵

dòng fǔ cáng zhēn suǒ bì luán, wǒ lái dùn jué bǎi yōu kuān.
洞府藏真锁碧峦,我来顿觉百忧宽。
zhēn rén yǐ qù liú yí xiàng, gǔ mù yóu cún yì jiù tán.
真人已去留遗像,古木犹存翳旧坛。
qīng rù zhàng lí jīn bào huō, lěng qīn yī mèi gǔ máo hán.
清入杖藜襟抱豁,冷侵衣袂骨毛寒。
hé fáng biàn zuò zhū máo jì, xìng wǒ nián lái yǐ guà guān.
何妨便作诛茅计,幸我年来已挂冠。

吴芾诗文推荐

晚上危亭与客同,话头只是说山中。老来百念消磨尽,只有归心羡暮鸿。

乔木千寻,竟困斧柯。屈原特立,终陨汨罗。水行地中,尚值坳窊。纵如贾谊,犹滞长沙。

我爱山居好,冬来惬野情。檐前朝日暖,谷口暮云横。柏子当轩堕,蕉花傍槛生。自堪安朴拙,何苦慕尘缨。

僧中有高僧,士亦有高士。我虽不为高,心粗能知止。师是个中人,特患不为尔。何幸我与师,俱是隣家子。

翩翩归鸟,投宿深林。岂无所择,相彼遥岑。厥有嘉树,可以托心。虽逢赫日,终贮清阴。

自遣迎君骑,期君指日来。胡为多坎坷,欲动却迟回。望眼凝还断,愁怀郁不开。相过须有早,莫待折寒梅。

洛邑尘氛暗不开,百年宫殿总成灰。柏城昼日风萧瑟,不见朝陵敕使来。

我病只宜投绂去,君恩却许奉祠归。小人报国非无志,正恐叨逾触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