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子观筇竹杖

浩然子观筇竹杖朗读

本是子猷园里枝,今朝他取手中携。
自怜高节虚无物,野外山行得共伊。

下载这首诗
(0)
诗文主题:自怜虚无物山行
相关诗文:

浩然子观筇竹杖译文及注释

浩然子观筇竹杖

浩然子是张继先的自号,他观赏着一根竹杖。这根竹杖原本是在子猷园里的一株竹子上的枝条,但如今他拿着它,随身携带。他自怜自己高尚的品德只是虚无的东西,而真正能与他一同共赏的,只有在野外山行时他所遇到的景物。

【译文】

浩然子观赇竹杖,
朝代宋,作者张继先。
本是子猷园里枝,
今朝他取手中携。
自怜高节虚无物,
野外山行得共伊。

【诗意】

这首诗以浩然子(张继先自称)观赏一根筇竹杖为主题。诗中表达了作者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和对自身价值的思考。竹杖原本在子猷园里的一株竹子上,但如今被浩然子带在手中。浩然子自怜自己的高尚品德似乎只是虚无的东西,而真正能与他共同欣赏的,只有在野外山行时所遇到的景物。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浩然子观赏竹杖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深邃的思考和对高尚品德的追求。诗人通过竹杖这个象征物体,寄托了自己对高尚品格的向往。竹杖原本在子猷园的竹子上,可以看作是品格的源头,而浩然子将它取下,带在手中,象征着他将高尚品德内化并随身携带。

诗中的“自怜高节虚无物”表达了作者对自身高尚品格的自卑和怀疑。他感觉自己的高尚品德仿佛只是虚无的东西,不能真正体现自己的价值。这种自怜的情感,透露出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深刻思考。

最后两句“野外山行得共伊”,表达了作者在野外山行中与大自然的共鸣。在山行中,他能够与自然景物相互交融,感受到真正的美和价值。这种与自然的亲近和共鸣,成为他对高尚品德追求的一种寄托和回应。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抒发了作者对高尚品德和人生价值的思考。通过竹杖和山行的描绘,唤起读者对于自身内在追求和与大自然相融的共鸣。

浩然子观筇竹杖读音参考

hào rán zi guān qióng zhú zhàng
浩然子观筇竹杖

běn shì zi yóu yuán lǐ zhī, jīn zhāo tā qǔ shǒu zhōng xié.
本是子猷园里枝,今朝他取手中携。
zì lián gāo jié xū wú wù, yě wài shān xíng dé gòng yī.
自怜高节虚无物,野外山行得共伊。

张继先诗文推荐

无意殷勤遮皓月,有心特地隔红尘。从兹虚室长生白,占得桃源洞里春。

休休休歇歇,休休歇歇无分别。千般要妙万般玄,只是教人各休歇。既能休,复能歇,一切情缘皆断绝。饥餐渴饮困时眠,万死千生没交涉。古圣贤,及明哲,一性绵绵周...

依然仙迹倚岩开,真馆何年竟草莱。今日梵宫方得到,旧时玄鹤也飞来。一条涧水琉璃合,万叠云山紫翠堆。禅客夜深能共坐,满窗明月正徘徊。

座隅依约有余香,威表如存动悚惶。荀石并抽擎夭阏,金泉一带自汪洋。因谈妙有开迷迳,真指无何入故乡。季世孰能稽万一,日随诸境愈忙忙。

万籁沉沉丹满空,一枰初胜务玄翁。金壶饮罢前村酒,玉轸闲歌太古风。羡我无眠神已爽,笑渠贪睡意何浓。回头为报孤云道,清浊由来自不同。

几千年浪碧澄澄,对景难忘我祖情。乐就也知曾借力,轩成方见不辜名。

道貌古昂藏,声名万里香。紫霞衣缥缈,丹佩玉琳琅。寂寞居岩馆,殷勤咏洞章。佇看功行满,飞盖上寥阳。

爷慕清声实积时,前朝因幸皋彤闱。稍瞻风致频相见,又恨霜天遽告归。至德谩劳中下笑,高才须信古来稀。自惭功行亏杨许,安得南真谈太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