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其五竹坞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其五竹坞朗读

空陂放修竹,肃肃复冥冥。
莫除坞外笋,从使入园生。

下载这首诗
(0)
诗文主题:修竹冥冥入园
相关诗文: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其五竹坞译文及注释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其五竹坞》是苏辙(字子瞻)在宋代所写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空旷的坞中种植着修竹,
庄严而又神秘。
不要除去坞外的竹笋,
让它们自然地生长进入园中。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名为五竹坞的园亭景观。修竹是一种高雅的植物,它们被种植在空旷的坞中,给人一种肃穆而又深邃的感觉。诗中强调了不要剪除坞外的竹笋,让竹子自然地生长进入园中,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追求自然之美的态度。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朴实的语言描绘了五竹坞的景观,通过修竹的形象,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自然之美的追求。修竹作为一种高雅的植物,象征着君子的品格和道德修养。诗中的"空旷"、"肃肃"、"复冥冥"等词语,通过形容词的运用,给人一种庄严而又神秘的感觉,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修竹的独特气质。

诗人强调了不要除去坞外的竹笋,表达了对自然生长的尊重和珍视。这种态度体现了苏辙对自然美的追求,以及他倡导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他希望人们能够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让自然的美丽自然生长,而不是人为地干预和改变。

整首诗词简洁明了,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通过修竹这一形象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苏辙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追求,同时也引发了对人生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其五竹坞读音参考

hé wén yǔ kě yáng zhōu yuán tíng sān shí yǒng qí wǔ zhú wù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其五竹坞

kōng bēi fàng xiū zhú, sù sù fù míng míng.
空陂放修竹,肃肃复冥冥。
mò chú wù wài sǔn, cóng shǐ rù yuán shēng.
莫除坞外笋,从使入园生。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诗文推荐

新秋风月正凉天,空馆相看学坐禅。满榻诗书愁病眼,隔墙砧杵思高眠。霜飞一叶凋琼玉,风绕双松奏管弦。闻道熊罴归梦数,侵天闱棘漫森然。

老去在家同出家,《楞伽》四卷即生涯。粗诗怪我心犹壮,细字怜君眼未花。霜落初惊衾簟冷,酒酣犹喜笑言哗。归心知有三秋恨,莫学匆匆下坂车。门前溪水似渔家,流...

南国号多士,几人洙泗风。英材自入彀,坏阵不劳攻。文缛山藏豹,飞高弋慕鸿。蚩妍归品藻,得失付虚空。考行先推本,登贤旋奏公。期君缓归辔,一醉鹿鸣中。

晓起钟犹凝,朝回露欲干。逡巡下清跸,委曲问平安。压蔗出寒浆,敲冰簇画堂。人间正礻半暑,天上绝清凉。九夏清斋奉至尊,消除疠疫去无痕。太医争献天师艾,瑞雾...

曲如山下藤,脆若溪上苇。春风一张王,秋霜死则已。胡为南涧中,辛勤种柏子。上枝挠云霓,下根绞石齿。伐之为梁栋,岁月良晚矣。白首阅时人,君看柱下史。

故园今何有,犹有百竿竹。春雷起新萌,不放牛羊触。虽无朱栏拥,不见红尘辱。清风时一过,交戛响鸣玉。渊明避纷乱,归嗅东篱菊。嗟我独何为,弃此北窗绿。

盛衰日相寻,循环何曾歇。攀条揽柔荑,回首惊脱叶。绿槐阴最厚,零落今存荚。千林一枯槁,平地三尺雪。草木何足道,盈虚视新月。微阳起泉下,生意未应绝。

秋风一何厉,吹尽山中绿。可怜凌云条,化为樵夫束。凛然造物意,岂复私一木。置身有得地,不问直与曲。青松未必贵,枯榆还自足。纷然落叶下,萧条愧华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