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迁海康,实编于民。
少而躬耕,老复其真。
乘流得坎,不问所因。
愿以所知,施及斯人。
我迁海康,实编于民。少而躬耕,老复其真。乘流得坎,不问所因。愿以所知,施及斯人。
《和子瞻次韵陶渊明劝农诗》是苏辙在宋代所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我迁往海康,实际上是为了和民众一起努力。年轻时努力耕种,老年时又回归本真。像乘坐水流一样得到滋润,不去追问原因。我希望将我所了解的知识,传播给这些人。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辙对农民劳动的赞美和鼓励。他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强调了勤劳耕种和忠实于本心的重要性。他感叹自己年轻时努力耕种,老年时又回归了最初的真实状态,强调了农耕的价值和意义。他希望能够将自己所学所知传授给更多的人,帮助他们改善生活,同时也传承和发扬农耕文化。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农耕劳动的理解和推崇。诗中的"迁海康"意味着苏辙离开封建城市,去到农村与农民一同努力,与他们共同体验艰辛的农耕生活。"少而躬耕,老复其真"表达了苏辙年轻时勤奋耕种,老年时又回归本真的态度。"乘流得坎,不问所因"则表明他像乘坐水流一样接受和享受农耕带来的收获,而不去过多追问背后的原因。最后,他表达了自己愿意将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其他人的心愿,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人改善生活。
这首诗词既肯定了农耕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又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的关怀和帮助的愿望。它通过简练而富有力量的语言,将农耕与生活的哲理相结合,给人以启迪和鼓舞。同时,这首诗词也展现了苏辙对乡村和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的责任感。
hé zi zhān cì yùn táo yuān míng quàn nóng shī
和子瞻次韵陶渊明劝农诗
wǒ qiān hǎi kāng, shí biān yú mín.
我迁海康,实编于民。
shǎo ér gōng gēng, lǎo fù qí zhēn.
少而躬耕,老复其真。
chéng liú dé kǎn, bù wèn suǒ yīn.
乘流得坎,不问所因。
yuàn yǐ suǒ zhī, shī jí sī rén.
愿以所知,施及斯人。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老去在家同出家,《楞伽》四卷即生涯。粗诗怪我心犹壮,细字怜君眼未花。霜落初惊衾簟冷,酒酣犹喜笑言哗。归心知有三秋恨,莫学匆匆下坂车。门前溪水似渔家,流...
晓起钟犹凝,朝回露欲干。逡巡下清跸,委曲问平安。压蔗出寒浆,敲冰簇画堂。人间正礻半暑,天上绝清凉。九夏清斋奉至尊,消除疠疫去无痕。太医争献天师艾,瑞雾...
曲如山下藤,脆若溪上苇。春风一张王,秋霜死则已。胡为南涧中,辛勤种柏子。上枝挠云霓,下根绞石齿。伐之为梁栋,岁月良晚矣。白首阅时人,君看柱下史。
故园今何有,犹有百竿竹。春雷起新萌,不放牛羊触。虽无朱栏拥,不见红尘辱。清风时一过,交戛响鸣玉。渊明避纷乱,归嗅东篱菊。嗟我独何为,弃此北窗绿。
盛衰日相寻,循环何曾歇。攀条揽柔荑,回首惊脱叶。绿槐阴最厚,零落今存荚。千林一枯槁,平地三尺雪。草木何足道,盈虚视新月。微阳起泉下,生意未应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