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然方丈病仪成,蓑笠忘来一境清。
应作是观宁有相,实无得度即非情。
日常居士行时午,月在生公讲处明。
能识微言只夫子,可怜惟我最初程。
萧然方丈病仪成,蓑笠忘来一境清。应作是观宁有相,实无得度即非情。日常居士行时午,月在生公讲处明。能识微言只夫子,可怜惟我最初程。
《次韵苏注承议天钵元长老像前捻香》是一首宋代晁补之创作的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在苏注承议天钵元长老的像前,我捻起香熏。
萧然方丈庄重地完成了他的寿杖,忘却了尘世的烦忧。
这里应该有一个观察者,但实际上并没有得到观察的机会,因此并非真正的情感。
日常中,我作为一个居士,行走在午时,月亮照耀着生公讲堂。
只有夫子(指孔子)能理解我微小的言辞,可怜我最初的修行。
诗意:
这首诗以苏注承议天钵元长老的像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修行和人生的思考。诗人在寂静的环境中,捻起香熏,向长老致敬,同时也提醒自己要忘却尘世的纷扰,保持清静的心境。诗人认为,虽然应该有人来观察这一切,但实际上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观察和理解,这暗示了修行者在追求境界的过程中常常感到孤独和无奈。然而,诗人仍然坚守着居士的身份,在日常生活中行走,同时又怀念孔子,认为只有孔子能真正理解他微小的言辞。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修行道路上的困惑和寻求,以及对古贤智慧的向往和敬仰。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感受和思考,情感真挚而深沉。诗人通过描绘寂静清净的场景,以及对苏注承议天钵元长老和孔子的赞颂,展现了对修行和智慧的追求。诗中的意象简单而质朴,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纯净和宁静境界的向往。诗人的孤独感和对观察者的期待,表达了修行者在追求境界的过程中的内心挣扎和矛盾。整首诗以诗人的个人感受和情感为中心,展示了对修行道路和智慧追求的思考,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cì yùn sū zhù chéng yì tiān bō yuán cháng lǎo xiàng qián niǎn xiāng
次韵苏注承议天钵元长老像前捻香
xiāo rán fāng zhàng bìng yí chéng, suō lì wàng lái yī jìng qīng.
萧然方丈病仪成,蓑笠忘来一境清。
yīng zuò shì guān níng yǒu xiāng, shí wú de dù jí fēi qíng.
应作是观宁有相,实无得度即非情。
rì cháng jū shì xíng shí wǔ, yuè zài shēng gōng jiǎng chù míng.
日常居士行时午,月在生公讲处明。
néng shí wēi yán zhǐ fū zǐ, kě lián wéi wǒ zuì chū chéng.
能识微言只夫子,可怜惟我最初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鸟声落檐间,竹色在户外。解屦置几前,放杖当椅背。默然仰栋时,往与古初会。有时遗坐客,十问不一对。尚因呼乃觉,笑自谢顽昧。知非慕籧子,事去等蜩蜕。一生所...
亭下流泉三亩隘,谁拟西江晴一派。桃李佳名闻昔人,此言虽小可喻大。宁非逐楚憔悴身,当是羊裘傲汉人。避世墙东王君公,五经纷纶井大春。端然养鱼废车马,一身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