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秦止斋

赠秦止斋朗读

名显不如晦,身进不如退。
水澄秋月现,云散春山在。
神栖方寸间,心照大千界。
虚室乃生白,天光始发泰。
可以止则止,知止则不殆。
冥茫无有边,不在天地外。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赠秦止斋译文及注释

《赠秦止斋》是宋代诗人白玉蟾的作品。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名显不如晦,身进不如退。
水澄秋月现,云散春山在。
神栖方寸间,心照大千界。
虚室乃生白,天光始发泰。
可以止则止,知止则不殆。
冥茫无有边,不在天地外。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一种返璞归真、追求内心宁静与超越的意境。诗人通过对名利和身世的思考,呼唤人们要抛弃纷繁世俗的追求,回归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美好。诗中强调了“止”与“退”的重要性,并通过描绘水澄秋月、云散春山的景象,表达了人们在恢弘自然面前应有的开放心态和谦逊态度。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示了白玉蟾对人生和宇宙的深思。首两句“名显不如晦,身进不如退”表明了诗人对名利和社会进取的审慎态度。诗人认为,名利和社会地位的追求并不能带来真正的满足和内心的宁静,反而容易迷失自己。

接下来的两句“水澄秋月现,云散春山在”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水清澈见底,秋月明亮清晰,云彩散去,春山清晰可见。这些景象象征着自然的纯净与美好,与前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强调了内心宁静和远离尘嚣的重要性。

后两句“神栖方寸间,心照大千界。虚室乃生白,天光始发泰。”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心修炼的追求。诗人认为,真正的宁静与超越存在于内心的虚室之中,只有心灵的宁静才能洞悉广阔的宇宙。通过与自然的融合与超越,人们可以体验到内心的纯净与光明。

最后两句“可以止则止,知止则不殆。冥茫无有边,不在天地外。”强调了知足和懂得适度的重要性。诗人告诫人们要学会知足,懂得在适当的时候停下,避免过度追求而带来的悲剧。冥茫无边的宇宙中,没有绝对的界限和归宿,人们应当保持谦逊和敬畏之心。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心宁静和返璞归真的追求,呼唤人们要抛弃浮躁和追逐虚荣,回归内心的宁静、自然的美好,并在谦逊中寻找人生的意义。

赠秦止斋读音参考

zèng qín zhǐ zhāi
赠秦止斋

míng xiǎn bù rú huì, shēn jìn bù rú tuì.
名显不如晦,身进不如退。
shuǐ chéng qiū yuè xiàn, yún sàn chūn shān zài.
水澄秋月现,云散春山在。
shén qī fāng cùn jiān, xīn zhào dà qiān jiè.
神栖方寸间,心照大千界。
xū shì nǎi shēng bái, tiān guāng shǐ fā tài.
虚室乃生白,天光始发泰。
kě yǐ zhǐ zé zhǐ, zhī zhǐ zé bù dài.
可以止则止,知止则不殆。
míng máng wú yǒu biān, bù zài tiān dì wài.
冥茫无有边,不在天地外。

白玉蟾诗文推荐

大地山河一卷经,拈来题目甚分明。山花野草皆谈说,蠢动含灵侧耳听。

谁识週天造化工,于今蹙在片时中。只将铅汞入真土,炼出金花满鼎红。

大隐在朝市,仙人好楼居。方平今白发,未许见麻姑。

昔在神霄府,飞云步玉天。玉天三十六,六梵聚飞仙。太帝升烟殿,东皇驾凤軿。真灵来亿万,听演太灵篇。

神仙底事君知否,君若知兮求不苟。先且回头自揣量,须量瞒心方开口。神仙有术非不传,也要侬家有夙缘。若也人人皆会得,天机容易向人言。学道学仙须笃志,时然一...

一自花光为写真,至今冷落水之滨。惟三更月其知己,此一瓣香专为春。清所以清冰骨格,损之又损玉精神。雪中好与谁为伴,只有竹如君子人。

惊秋镜里鬓边星,到处溪山皆洞庭。怒雨打莲欹沼绿,颠风掣竹过墙青。趁船紫燕辞芹渚,缩颈白鸥眠蓼汀。荷笠欲寻懒翁去,带些爽气入疎棂。

深秋荷败柳枯时,霜蟹香枨副所思。月要人窥娇不上,风知我醉放多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