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归国清寺

送僧归国清寺朗读

吟送越僧归海涯,僧行浑不觉程赊。
路沿山脚潮痕出,睡倚松根日色斜。
撼锡度冈猿抱树,挈瓶盛浪鹭翘沙。
到参禅后知无事,看引秋泉灌藕花。

下载这首诗
(0)
诗文归类:写景抒情
诗文主题:山脚潮痕参禅无事
相关诗文:

送僧归国清寺译文及注释

诗词《送僧归国清寺》描写了诗人送别一位越国僧人的情景。诗词以写实手法,描绘了僧人离开海涯归国的情景,并通过表现僧人的旅途和心境,展示了诗人对禅修修行的赞美。

诗词的中文译文为:

吟咏送越国的僧人回归海涯,
僧人毫不知觉地前进。
路旁山脚的潮汐痕迹显现,
倚靠松根,斜阳映照。
振动僧杖,渡过高冈,猿猴拥树,
捧瓶盛满浪花,鹭鸟站在沙滩上。
到了禅寺参修以后,方知无有世事,
目睹秋泉灌溉荷花。

诗词的诗意是表达诗人对禅修修行的赞美和对僧人追求内心宁静和悟道的敬佩。诗中描绘了僧人离开海滩回国的旅途情景,通过描写僧人行走于山间小道,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展示了僧人内心的宁静与无扰。诗人以悲壮的笔调,表达了对僧人追求修行的敬重和对禅修境界的向往。

整首诗词通过描写细致入微的自然景物,如山脚的潮汐痕迹、倚靠松根的姿态以及河边的鹭鸟等,塑造了舒适宜人的旅途环境。诗人通过维妙维肖的描写,使读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与恢弘,传递出一种安宁与内省的意境。

最后两句“到参禅后知无事,看引秋泉灌藕花”,通过表达僧人修行后的心境转变和修行的成果。僧人经过禅修后,领悟到世事无有,并能以平静的心态观察自然界的变化,体会禅境的宁静与美好。灌溉藕花的秋泉象征着时间流逝和生命的延续,诗人通过这一景物,传达了对禅修修行的推崇和对内心清净的追求。整首诗词以细腻的描写、淡雅的语言,展示了唐代杜荀鹤的独特艺术风格和对禅修境界的向往。

送僧归国清寺读音参考

sòng sēng guī guó qīng sì
送僧归国清寺

yín sòng yuè sēng guī hǎi yá, sēng xíng hún bù jué chéng shē.
吟送越僧归海涯,僧行浑不觉程赊。
lù yán shān jiǎo cháo hén chū,
路沿山脚潮痕出,
shuì yǐ sōng gēn rì sè xié.
睡倚松根日色斜。
hàn xī dù gāng yuán bào shù, qiè píng shèng làng lù qiào shā.
撼锡度冈猿抱树,挈瓶盛浪鹭翘沙。
dào cān chán hòu zhī wú shì, kàn yǐn qiū quán guàn ǒu huā.
到参禅后知无事,看引秋泉灌藕花。

杜荀鹤

杜荀鹤(846~904),唐代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官至翰学士知制造。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杜荀鹤诗文推荐

蒙蒙烟雨蔽江村,江馆愁人好断魂。自别家来生白发,为侵星起谒朱门。也知柳欲开春眼,争奈萍无入土根。兄弟无书雁归北,一声声觉苦于猿。

兄弟将知大自强,乱时同茸读书堂。岩泉遇雨多还闹,溪竹唯风少即凉。藉草醉吟花片落,傍山闲步药苗香。团圆便是家肥事,何必盈仓与满箱?

吾道在五字,吾身宁陆沈。凉生中夜雨,病起故山心。烛共寒酸影,蛩添苦楚吟。何当遂归去,一径入松林。

一浑乾坤万象收,唯应不壅大江流。虎狼遇猎难藏迹,松柏因风易举头。玉帐英雄携妓赏,山村鸟雀共民愁。岂堪久蔽苍苍色,须放三光照九州。

莫认双林是佛林,禅栖无地亦无金。塔前尽礼灰来相,衲下谁宗印了心。笠象胤明双不见,线源分派寸难寻。吾师觉路余知处,大藏经门一夜吟。

九华天际碧嵯峨,无奈春来入梦何。难与英雄论教化,却思猿鸟共烟萝。风前柳态闲时少,雨后花容淡处多。都大人生有离别,且将诗句代离歌。

人间寺应诸天号,真行僧禅此寺中。百岁有涯头上雪,万般无染耳边风。挂帆波浪惊心白,上马尘埃翳眼红。毕竟浮生谩劳役,算来何事不成空。

省出蓬蒿修谒初,蒙知曾不见生疏。侯门数处将书荐,帝里经年借宅居。未必有诗堪讽诵,只怜无援过吹嘘。如今足得成持取,莫使江湖却钓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