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南夫罢举归隐

李南夫罢举归隐朗读

梦寐风仪近十年,尘埃无路睹云天。
清朝未得荣簪绂,黄卷何妨乐圣贤。
物外高情谁与共,人间佳句已争传。
欲知富贵终难动,一片丹心本寂然。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李南夫罢举归隐译文及注释

《李南夫罢举归隐》是一首宋代诗词,由王令所作。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梦寐风仪近十年,
尘埃无路睹云天。
清朝未得荣簪绂,
黄卷何妨乐圣贤。

物外高情谁与共,
人间佳句已争传。
欲知富贵终难动,
一片丹心本寂然。

译文:
长年以来,我一直梦寐以求追求高尚的品德,但是尘世纷扰使我无法抬头看见天空。
我没有得到清朝的荣耀官职和尊贵的服饰,但这并不妨碍我欣赏古代经典著作中的智慧和圣贤之道。

超脱尘世的情怀很难与他人共享,然而我所写的佳句已经广为传颂于人间。
如果你想知道富贵的诱惑是否能动摇我的心志,其实是不可能的,因为我心中的真诚和坚定是无法动摇的。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高尚品德和理想境界的追求,同时抒发了对尘世荣华富贵的淡漠和超脱。诗中的“梦寐风仪”意味着作者长期以来对高尚品德的追求,但由于现实的种种限制,他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只能在梦中寻求慰藉。诗中的“清朝未得荣簪绂”指的是作者没有获得官职和荣耀的机会,暗示了他在现实社会中的失意和无奈。

然而,作者并不因此而灰心丧志,他认为黄卷中的经典著作仍然可以带给他乐趣,并从中领悟到圣贤之道。他坚信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并不能真正的满足内心的追求,因此对富贵的诱惑保持着一份淡然和超脱,认为世间的荣华富贵并不能动摇他内心的真诚和坚定。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给人以启迪和思考。它呈现出一种超越尘世的理想追求和精神境界,强调了内心的坚守和自我的宁静。这种超脱世俗的情怀和对真诚坚持的追求,在宋代的文化背景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李南夫罢举归隐读音参考

lǐ nán fū bà jǔ guī yǐn
李南夫罢举归隐

mèng mèi fēng yí jìn shí nián, chén āi wú lù dǔ yún tiān.
梦寐风仪近十年,尘埃无路睹云天。
qīng cháo wèi dé róng zān fú, huáng juǎn hé fáng lè shèng xián.
清朝未得荣簪绂,黄卷何妨乐圣贤。
wù wài gāo qíng shuí yǔ gòng, rén jiān jiā jù yǐ zhēng chuán.
物外高情谁与共,人间佳句已争传。
yù zhī fù guì zhōng nán dòng, yī piàn dān xīn běn jì rán.
欲知富贵终难动,一片丹心本寂然。

王令

王令(1032~1059)北宋诗人。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王令诗文推荐

天风变春和,昼日差夏永。门阑闭无事,燕雀去益静。纷翻诗书帙,弃散懒收整。时来就枕卧,复可取窥省。心恬逐物闲,亦阔与世屏。鲜鲜南山暖,秀色在修岭。苟嫌安...

舟行邈栖迟,江流潏排荡。鱼惊跃或出,鹭下飞何扬。交游偶相舍,偃息聊自放。回首失匡庐,云霏暮方上。

扰扰利学者,久不可与谋。读书乃何为,老不知轲丘。弗恤义所在,务期高爵收。尝闻失则嗟,不闻得之羞。知谁洪其源,使世乘其流。於今已汗漫,更久将遡游。尝闻古...

出无王事牵,入不治居舍。蒿藜入墙屋,尘垢变几架。糟糠苟无忧,智力取自暇。逢诗即废日,得客辄忘夜。积懒遂成性,习勤反如诈。几不类怠傲,愧耻将何谢。

始闻定作阅古堂,又闻定有阅古诗。扬之远定五千里,思得两翅擘以飞。偶闻人来说堂事,初敞两壁无尘疵。闲时公来命绘匠,亲以玉指交画挥。教令某载若某状,匠拜奉...

长江来何从,远自西极詹。中破蜀山流,始与巴水兼。川原日混合,泪射势益严。奔浑万里流,不自顷刻淹。骇如泻天来,急若赴海添。潮汐日往复,旦暮难安恬。攻冲气...

细如虾蚓足留连,大可蛟鲸出自然。当使川流应到海,只今坎止亦成渊。民忧不见尧咨日,地碍何由禹凿穿。何惜卧龙无意思,不随云去雨春田。

饿虎不食子,饥鹰不雌求。虎饿不择肉,盛怒遇子收。鹰饥爪喙狞,尚与雌同韝。人岂二者然,恩义宜绸缪。亲戚不宜怒,割恩以为仇。此割非常割,此伤无血流。肉割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