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问诗十二篇寄呈满子权其五耒问斧

答问诗十二篇寄呈满子权其五耒问斧朗读

子斧谁尔为,黑白大分别。
朝伐一樗死,暮伐千樗孽。
尔终不自谋,几日不缺折。

下载这首诗
(0)
诗文主题:黑白自谋
相关诗文:

答问诗十二篇寄呈满子权其五耒问斧译文及注释

诗词:《答问诗十二篇寄呈满子权其五耒问斧》
朝代:宋代
作者:王令

中文译文:
子斧谁尔为,
黑白大分别。
朝伐一樗死,
暮伐千樗孽。
尔终不自谋,
几日不缺折。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王令所作,是《答问诗十二篇》中的第五篇,题目为《寄呈满子权,其五耒问斧》。

诗中以对斧头的问答形式表达了深刻的哲理。诗的开头写道:“子斧谁尔为,黑白大分别。”这里的“子斧”指的是斧头,诗人通过问斧头是谁制作的,强调了斧头的重要性。接着,他说“黑白大分别”,指出斧头的用途是明显而不言自明的。斧头的作用是砍伐木材,黑白大分别即是指斧头能够将木材从原始的状态中分离出来。

接下来的两句诗写道:“朝伐一樗死,暮伐千樗孽。”这里,诗人通过对斧头的使用进行了对比。白天使用斧头砍伐一根粗大的木材,木材就会被砍倒,这是正常的使用。而晚上,使用斧头砍伐成千上万的细小木材,这就是斧头的不正常使用,因为这样的使用会使斧头逐渐磨损。

最后两句诗写道:“尔终不自谋,几日不缺折。”这里,诗人以斧头的视角表达了斧头的无法自主选择的命运。斧头没有主观能动性,它被用来伐木,无法自主选择自己的用途。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抒发了对命运的思考和对人类处境的思索。

整首诗以简练、凝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斧头的深刻思考,同时也通过斧头的形象,寓意了人类在命运面前的无能为力。诗意深邃,赏析起来引人深思。

答问诗十二篇寄呈满子权其五耒问斧读音参考

dá wèn shī shí èr piān jì chéng mǎn zǐ quán qí wǔ lěi wèn fǔ
答问诗十二篇寄呈满子权其五耒问斧

zi fǔ shuí ěr wèi, hēi bái dà fēn bié.
子斧谁尔为,黑白大分别。
cháo fá yī chū sǐ, mù fá qiān chū niè.
朝伐一樗死,暮伐千樗孽。
ěr zhōng bù zì móu, jǐ rì bù quē zhé.
尔终不自谋,几日不缺折。

王令

王令(1032~1059)北宋诗人。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王令诗文推荐

天风变春和,昼日差夏永。门阑闭无事,燕雀去益静。纷翻诗书帙,弃散懒收整。时来就枕卧,复可取窥省。心恬逐物闲,亦阔与世屏。鲜鲜南山暖,秀色在修岭。苟嫌安...

舟行邈栖迟,江流潏排荡。鱼惊跃或出,鹭下飞何扬。交游偶相舍,偃息聊自放。回首失匡庐,云霏暮方上。

扰扰利学者,久不可与谋。读书乃何为,老不知轲丘。弗恤义所在,务期高爵收。尝闻失则嗟,不闻得之羞。知谁洪其源,使世乘其流。於今已汗漫,更久将遡游。尝闻古...

出无王事牵,入不治居舍。蒿藜入墙屋,尘垢变几架。糟糠苟无忧,智力取自暇。逢诗即废日,得客辄忘夜。积懒遂成性,习勤反如诈。几不类怠傲,愧耻将何谢。

始闻定作阅古堂,又闻定有阅古诗。扬之远定五千里,思得两翅擘以飞。偶闻人来说堂事,初敞两壁无尘疵。闲时公来命绘匠,亲以玉指交画挥。教令某载若某状,匠拜奉...

长江来何从,远自西极詹。中破蜀山流,始与巴水兼。川原日混合,泪射势益严。奔浑万里流,不自顷刻淹。骇如泻天来,急若赴海添。潮汐日往复,旦暮难安恬。攻冲气...

细如虾蚓足留连,大可蛟鲸出自然。当使川流应到海,只今坎止亦成渊。民忧不见尧咨日,地碍何由禹凿穿。何惜卧龙无意思,不随云去雨春田。

饿虎不食子,饥鹰不雌求。虎饿不择肉,盛怒遇子收。鹰饥爪喙狞,尚与雌同韝。人岂二者然,恩义宜绸缪。亲戚不宜怒,割恩以为仇。此割非常割,此伤无血流。肉割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