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卢母黄太孺人

挽卢母黄太孺人朗读

太孺贤声众论推,府君经学里人师。
牛衣隐约能偕老,萤火凄凉自课儿。
畴昔黄齏曾百甕,只今丹桂已双枝。
乌虖卢母哀荣甚,何必人题墓上碑。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挽卢母黄太孺人译文及注释

《挽卢母黄太孺人》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刘克庄。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太孺贤声众论推,
府君经学里人师。
牛衣隐约能偕老,
萤火凄凉自课儿。
畴昔黄齏曾百甕,
只今丹桂已双枝。
乌虖卢母哀荣甚,
何必人题墓上碑。

诗意:
这首诗词是刘克庄挽歌黄氏太孺人的作品。太孺人的贤德声名被众人推崇,她是府君(指黄氏家族的家长)在经学方面的老师。她像牛衣一样朴素,却能与丈夫共度晚年。然而,太孺人如同独自发光的萤火一般凄凉,自怨自艾。过去,黄氏家族的先祖黄齏曾收获百甕(一种容器),而现在黄氏家族已经成为了丹桂树般的双枝(指黄氏的后代昌盛)。乌虖(指乌鸦)哀悼卢母的荣耀,但为什么要有人在她的墓碑上题字呢?

赏析:
这首诗词抒发了对黄氏太孺人的怀念和思念之情。太孺人在黄氏家族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她的智慧和贤德受到了众人的推崇。诗中提到太孺人教授府君经学,显示了她在家族中的重要角色。她与丈夫共度晚年,象征着夫妻之间的深厚感情和相伴到老的美好愿望。

然而,诗中也透露出太孺人内心的孤独和忧伤。她自称萤火,暗示自己像独自闪烁的萤火一样凄凉。可能是因为丈夫已故或其他原因,她感到寂寞和自责。黄齏的百甕象征着黄氏家族的辉煌过去,而丹桂双枝则代表了黄氏家族的繁荣昌盛,暗示了时光的流转和家族的兴衰。

最后两句表达了乌鸦对卢母(太孺人)的哀悼之情,但作者质疑为何要在她的墓碑上题字。这或许是作者对墓碑上题字的功利性和虚伪行为的批评,认为真正的哀悼应该来自内心,不需要通过外在的标记来表达。

整首诗词通过对黄氏太孺人的赞美和思念,展现了作者对家族兴衰和人生无常的思考。同时,通过对墓碑题字的质疑,呼唤真挚的哀思和真实的情感表达。

挽卢母黄太孺人读音参考

wǎn lú mǔ huáng tài rú rén
挽卢母黄太孺人

tài rú xián shēng zhòng lùn tuī, fǔ jūn jīng xué lǐ rén shī.
太孺贤声众论推,府君经学里人师。
niú yī yǐn yuē néng xié lǎo, yíng huǒ qī liáng zì kè ér.
牛衣隐约能偕老,萤火凄凉自课儿。
chóu xī huáng jī céng bǎi wèng, zhǐ jīn dān guì yǐ shuāng zhī.
畴昔黄齏曾百甕,只今丹桂已双枝。
wū hū lú mǔ āi róng shén, hé bì rén tí mù shàng bēi.
乌虖卢母哀荣甚,何必人题墓上碑。

刘克庄诗文推荐

风高浪快。万里骑蟾背。曾识姮娥真体态。素面元无粉黛。身游银阙珠宫。俯看积气濛濛。醉里偶摇桂树,人间唤作凉风。

湛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看浩荡、千崖秋色。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追往事,去无迹。少年自负凌云...

父隐于渔者,怜渠后骑追。得船从此逝,赠剑漠然辞。一叶吾贫甚,千金子宝之。仅存钓竿在,焉用太阿为。齐客弹何鄙,徐君挂尚疑。不如苇间叟,千古励清规。

战地春来血尚流,残烽缺堠满淮头。明时颇牧居深禁,若见关山也自愁。

杞辱中丞世,歆臣二姓廷。如何出腹子,反不以螟蛉。

叔夜真龙凤矣,嗣宗犹螟蠃然。一以广陵散死,一以劝进表全。

何处有禾三百廛,芋区止在舍西边。室如蒙叟生虚白,诗赛唐人选极玄。耐久不如常友石,固穷未肯便兄钱。春晴尤惬看花者,却怕山田欠水泉。

行营面面设刁斗,帐门深深万人守。将军贵重不据鞍,夜夜发兵防隘口。自言虏畏不敢犯,射麋捕鹿来行酒。更阑酒醒山月落,彩缣百段支女乐。谁知营中血战人,无钱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