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韵和杭州梅龙图入淮见寄

依韵和杭州梅龙图入淮见寄朗读

东都车马苦飞霾,南国桅帆喜过淮。
船背插旗风自展,沙头迎浪雪相排。
白鱼已荐糟增味,红稻新炊粟厌怀。
定似谢公吟远岫,钱塘应合有高斋。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依韵和杭州梅龙图入淮见寄译文及注释

这首诗词是《依韵和杭州梅龙图入淮见寄》,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作品。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东都车马苦飞霾,
南国桅帆喜过淮。
船背插旗风自展,
沙头迎浪雪相排。
白鱼已荐糟增味,
红稻新炊粟厌怀。
定似谢公吟远岫,
钱塘应合有高斋。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梅尧臣从东都(指汴京,即今天的河南开封)乘船经过淮河进入杭州的情景。诗人首先描述了东都的车马喧嚣和飞扬的尘霾,形容了东都的繁忙和拥挤。然而,当他的船只驶过淮河进入南国(指杭州)时,他看到了南国的热闹景象,船上的旗帜随风展开,码头上的人们迎接着波涛汹涌的海浪。诗人用对比的手法,表达了他从东都到南国的喜悦之情。

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南国的美食和景色。他提到了白鱼已经被糟腌起来,增添了美味;红稻刚刚煮熟的新米却让他感到厌倦。这可能是因为诗人在东都已经品尝过各种美食,对于新鲜的红稻却显得不那么新奇。最后,诗人以谢灵运(即谢安)吟诗于远山的景象来比喻自己,认为他在钱塘(即杭州)应该也能找到一个安静的地方,有适合吟诗的高斋。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比的手法,描绘了诗人从东都到南国的旅途和心情变化。东都的车马喧嚣和飞扬的尘霾与南国的桅帆和波涛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诗人从繁忙拥挤的城市进入自然宁静的南国时的喜悦之情。同时,诗人通过描述南国的美食和景色,展示了南国的独特魅力。

诗人最后以谢灵运吟诗于远山的景象来自比,表达了他希望在南国的钱塘也能找到一个适合吟诗的高斋,表现了他对文学和清静的向往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诗人从东都到南国的旅途和心情变化,通过对比和比喻,展现了南国的美景和诗人的内心感受,具有一定的意境和感染力。

依韵和杭州梅龙图入淮见寄读音参考

yī yùn hé háng zhōu méi lóng tú rù huái jiàn jì
依韵和杭州梅龙图入淮见寄

dōng dōu chē mǎ kǔ fēi mái, nán guó wéi fān xǐ guò huái.
东都车马苦飞霾,南国桅帆喜过淮。
chuán bèi chā qí fēng zì zhǎn, shā tóu yíng làng xuě xiāng pái.
船背插旗风自展,沙头迎浪雪相排。
bái yú yǐ jiàn zāo zēng wèi, hóng dào xīn chuī sù yàn huái.
白鱼已荐糟增味,红稻新炊粟厌怀。
dìng shì xiè gōng yín yuǎn xiù, qián táng yīng hé yǒu gāo zhāi.
定似谢公吟远岫,钱塘应合有高斋。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诗文推荐

汝坟贫家女,行哭音凄怆。自言有老父,孤独无丁壮。郡吏来何暴,官家不敢抗。督遣勿稽留,龙钟去携杖。勤勤嘱四邻,幸愿相依傍。适闻闾里归,问讯疑犹强。果然寒...

忆昨偶相亲,相亲如旧友。虽言我巷殊,正住君家后。壁里射灯光,篱根分井口。来邀食有鱼,屡过贫无酒。明日定徂征,聊兹酌升斗。宵长莫惜醉,路远空回首。

翁来,翁来,翁乘马。何以言醉,在泉林之下。日暮烟愁谷暝,蹄耸足音响原野。月从东方出照人,揽晖曾不盈把。酒将醒,未醒又挹玉斝向身泻,翁乎醉也。山花炯兮,...

天历重更端,哲人兹命世。尝闻月旦评,况是高阳裔。椒花作寿杯,爆火通炉桂。穹龟及苍鹤,尚以千年系。曰惟五行秀,复与明时契。他日求老成,不须从渭汭。

处外诸侯重,居朝圣主知。妖逢庚子日,梦异武丁时。归椁关山远,凝笳道路悲。欲传千古迹,佐世本无为。

位不登三事,才宜列四科。清名时自得,华冕世空多。望气悲埋剑,临风叹逝波。吴阡蒿作里,楚挽薤成歌。会葬千人至,来观数郡过。无由亲执绋,东首泪滂沱。

九十日春无几日,不堪风雨竞吹花。舞英逐水向何处,泛泛斜溪伴晚霞。

衣冠今盛族,兰玉旧家声。博古无遗悮,遭时有重名。魂舆临水发,灵马向郊鸣。归葬商丘外,森森柏已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