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徐都官新居假山

寄题徐都官新居假山朗读

太湖万穴古山骨,共结峰岚势不孤。
苔径三层平木末,河流一道接墙隅。
已知谷口多花药,只欠林间落狖鼯。
谁侍巾鞋此游乐,里中遗老肯相呼。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寄题徐都官新居假山译文及注释

《寄题徐都官新居假山》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太湖万穴古山骨,
共结峰岚势不孤。
苔径三层平木末,
河流一道接墙隅。

诗词以太湖的万穴古山为基调,表现了山势的壮丽和独特之美。诗中的峰岚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壮丽的景象,彰显了山的力量和气势。整个山体上长满了苔藓,山下有三层平坦的木板道,河流从墙角处流过。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展现了作者对山水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太湖的山脉雄伟壮丽,给人一种庄严、雄浑的感觉。峰岚相结,形成了壮观的景色,给人以壮丽、宏伟的视觉冲击。苔藓覆盖在山体上,给山增添了一层翠绿的色彩,也增加了山的韵味和历史感。木板道的设置使人可以方便地游览山脚下的景点,而河流则与山脚墙角处的景观相连,增添了水的元素,使整个景色更加丰富多彩。

通过写山的形态、苔藓、木板道和河流等细节,诗词展示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感知,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山水之美的喜爱之情。诗词中还暗含了作者对游览这样美景的向往,以及对久居此地的老人们的思念和问候。整首诗词以清新、自然的笔触,展现出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和深深的情感。

这首诗词以其细腻的描绘和真挚的情感,展示了梅尧臣在宋代文学中的才华和艺术魅力。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山水之美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对久居此地的老人们的关心和思念之情。整首诗词以婉约、清新的笔调,给人以宁静、恬淡的感觉,让读者在欣赏诗词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

寄题徐都官新居假山读音参考

jì tí xú dōu guān xīn jū jiǎ shān
寄题徐都官新居假山

tài hú wàn xué gǔ shān gǔ, gòng jié fēng lán shì bù gū.
太湖万穴古山骨,共结峰岚势不孤。
tái jìng sān céng píng mù mò, hé liú yī dào jiē qiáng yú.
苔径三层平木末,河流一道接墙隅。
yǐ zhī gǔ kǒu duō huā yào, zhǐ qiàn lín jiān luò yòu wú.
已知谷口多花药,只欠林间落狖鼯。
shuí shì jīn xié cǐ yóu lè, lǐ zhōng yí lǎo kěn xiāng hū.
谁侍巾鞋此游乐,里中遗老肯相呼。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诗文推荐

汝坟贫家女,行哭音凄怆。自言有老父,孤独无丁壮。郡吏来何暴,官家不敢抗。督遣勿稽留,龙钟去携杖。勤勤嘱四邻,幸愿相依傍。适闻闾里归,问讯疑犹强。果然寒...

忆昨偶相亲,相亲如旧友。虽言我巷殊,正住君家后。壁里射灯光,篱根分井口。来邀食有鱼,屡过贫无酒。明日定徂征,聊兹酌升斗。宵长莫惜醉,路远空回首。

翁来,翁来,翁乘马。何以言醉,在泉林之下。日暮烟愁谷暝,蹄耸足音响原野。月从东方出照人,揽晖曾不盈把。酒将醒,未醒又挹玉斝向身泻,翁乎醉也。山花炯兮,...

天历重更端,哲人兹命世。尝闻月旦评,况是高阳裔。椒花作寿杯,爆火通炉桂。穹龟及苍鹤,尚以千年系。曰惟五行秀,复与明时契。他日求老成,不须从渭汭。

处外诸侯重,居朝圣主知。妖逢庚子日,梦异武丁时。归椁关山远,凝笳道路悲。欲传千古迹,佐世本无为。

位不登三事,才宜列四科。清名时自得,华冕世空多。望气悲埋剑,临风叹逝波。吴阡蒿作里,楚挽薤成歌。会葬千人至,来观数郡过。无由亲执绋,东首泪滂沱。

九十日春无几日,不堪风雨竞吹花。舞英逐水向何处,泛泛斜溪伴晚霞。

衣冠今盛族,兰玉旧家声。博古无遗悮,遭时有重名。魂舆临水发,灵马向郊鸣。归葬商丘外,森森柏已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