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登上元石头故城》是唐代诗人罗隐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以春天、自然景物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时世的痛心和对豪杰的赞颂。
诗中描绘了一幅春天的景象,但是诗人眼中的春天却充满了伤感和痛苦。诗人观望着远处的风景,却无法享受其中的美好,他感叹东南之地的行政官吏们只是在僵持不前,没有真正的作为和进展。
诗人用野花的相互嬉笑和山鸟突然惊飞来表达了他内心的不安和沮丧。这种景象让诗人感到自己的孤独和无助,仿佛整个世界都在对他嘲笑和嘲弄。
诗人对当时的社会局势和政治情况有一定的批评态度。他说修筑城池需要艰险而又困难,暗指掌权者只顾自己的利益而不关心百姓的疾苦。豪杰们也被尘埃所覆盖,无法发挥自己的才华和抱负。
最后,诗人针对太平寺主的轻薄行为进行了讽刺。他将太平寺主与三公和贼臣进行对比,暗示太平寺主虽然地位高,但是没有真正的才干和能力。
这首诗词以春天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对时世的抱怨和批评,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对豪杰的讴歌。诗人抒发了对时局的不满和对现实的失望,同时也反映出他对豪杰气概和正直人才的敬仰。
万里伤心极目春,东南王气只逡巡。野花相笑落满地,山鸟自惊啼傍人。谩道城池须险阻,可知豪杰亦埃尘。太平寺主惟轻薄,却把三公与贼臣。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