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桂州》是宋代诗人黄庭坚创作的一首诗词,描绘了他到达桂州的景色和内心的感受。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桂岭环城如雁荡,
平地苍玉忽嶒峨。
李成不在郭熙死,
奈此百嶂千峰何。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黄庭坚到达桂州的景色和他的感慨。他首先描绘了桂岭环绕城市的景象,形容得像是一群飞翔的大雁。接着,他描述了平坦的土地突然间升起的苍玉般高耸的峰峦。最后两句表达了他对李成的惋惜和对这片山峦众多的景色的赞叹。
赏析:
这首诗通过独特的描写手法,展示了桂州的壮丽山水和黄庭坚的情感。首句以雁荡形容桂岭环绕城市的景象,雁荡意味着山岭连绵,给人一种壮观的感觉。接下来,黄庭坚用"平地苍玉忽嶒峨"这一对比的手法,将平坦的土地与突然出现的高耸峰峦形成鲜明对比,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这种对比揭示了大自然的奇妙和变幻无常,也折射出人生的无常和不可预测性。
最后两句表达了黄庭坚对李成的思念和对周围山峦景色的感叹。李成和郭熙都是黄庭坚的朋友,他们的死让黄庭坚倍感失落和伤痛。然而,面对这片百嶂千峰的壮丽景色,他不禁产生思考:人生如此多峰峻岭,面对繁杂的世界,我们又该如何抉择和面对?
整首诗以山水景色为背景,以感人情感为主题,通过对比和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黄庭坚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描写,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和人生的无常,使读者在欣赏诗词的同时也被引发深思。
桂岭环城如雁荡,平地苍玉忽嶒峨。李成不在郭熙死,奈此百嶂千峰何。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