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曾都曹喜雨》是宋代黄庭坚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水旱国代有,人神理本通。
偏雩祠小大,敢指蜺雌雄。
地厌焚惔极,天回顾盼中。
蛟龙起乖卧,星斗晦澄空。
云挟雷声走,江翻电脚红。
宠光归稼穑,滴沥在梧桐。
詖讼犹相及,时霖恐未丰。
洁斋蕲得岁,同病托诸公。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天灾人祸的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诗人黄庭坚以水旱作为隐喻,暗示了国家的困境和人民的苦难。他认为人与神之间应有一种联络和共通的原则。他提到了偏雩祠,指的是一座祠堂,尽管规模可能不大,但敢于指出天灾的原因和解决手段。地面因过度焚烧而变得荒凉,而天空则期待着恢复和重生。蛟龙本应卧于水中,但由于某种原因而升起,星斗也因此变得昏暗。云中带着雷声奔走,江水翻腾,电光在水面上闪烁。宠光(指阳光)回归农田,滴落在梧桐树上,意味着丰收即将到来。然而,争讼之事依然存在,时下的雨水可能还不够充沛。庙观的洁斋之食得以维持,与同样受苦的百姓一同寄托于朝廷官吏。
赏析:
这首诗词以水旱的现象为比喻,抒发了对社会困境和天灾人祸的思考和关注。诗人用一系列意象描绘了水旱的情景,表现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与天的关系的思索。他认为人与神应该有一种共通的原则,人们应该勇敢地指出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法。诗中的蛟龙和星斗等意象,以及云中带雷的景象,都表现出自然界的变幻和不确定性,暗示着人事的复杂和困扰。然而,诗人也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阳光的归来和丰收的预兆,让人感受到一丝盼望。最后,诗人将自己和同样遭受苦难的百姓寄托于朝廷官吏,希望能够得到关怀和帮助。
整首诗词情感沉郁而深沉,描绘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社会中的困境和希望。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和比喻手法的运用,诗人使诗意更加丰富和寓意深远,引发人们对人与神、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考。这首诗词既抒发了对灾难和困境的关注,又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同时,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形象描写,增加了诗词的艺术性和表现力。整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给人以启迪和思索。
水旱国代有,人神理本通。偏雩祠小大,敢指蜺雌雄。地厌焚惔极,天回顾盼中。蛟龙起乖卧,星斗晦澄空。云挟雷声走,江翻电脚红。宠光归稼穑,滴沥在梧桐。詖讼犹相及,时霖恐未丰。洁斋蕲得岁,同病托诸公。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