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州被召试不赴偶书译文及注释

舒州被召试不赴偶书朗读

诗词:《舒州被召试不赴偶书》

作者:王安石(宋代)

舒州被召试不赴偶书,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内容:戴盆难与望天兼,自怪虚名亦自嫌。槁壤太牢俱有味,可能蚯蚓独清廉。

中文译文:
被召试卷未能应约,
戴着担子难以仰望天空,心里自怪虚名也自嫌。贫瘠的土地上也能品味到快乐,可能只有蚯蚓能够保持纯洁廉正。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王安石的作品,他是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文学家。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的境遇和内心感受的思考。

诗中的“舒州被召试不赴偶书”指的是王安石受到朝廷的征召,但他因为身负重任而无法回应朋友的书信。这句话折射出作者在政治事务中的忙碌和责任感。

接下来的两句“戴盆难与望天兼,自怪虚名亦自嫌”,表达了作者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无暇顾及自身的追求与理想,对自己的名声也产生了怀疑和不满。在忙碌的工作中,作者感到自己像是戴着盆一样,难以仰望天空,难以追求更高的目标。

最后两句“槁壤太牢俱有味,可能蚯蚓独清廉”,描绘了作者对贫瘠的土地和蚯蚓的思考。槁壤代表了贫瘠的土地,而太牢则表示坚实、不易改变。作者认为即使是贫瘠的土地,也能够体味到其中的快乐和滋味。而蚯蚓则象征着清廉和纯洁,可能是因为蚯蚓在贫瘠的土地中能够保持纯洁的状态,作者对其产生了一种羡慕和赞赏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作者自身的思考和对自然景象的比喻,表达了忙碌与责任感之间的矛盾,以及对清廉和纯洁的向往。它反映了王安石作为政治家和文人的双重身份,在执政的同时,也有对内心世界的思索和追求。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