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州与文郎逸民饮别携手河堤上作此诗》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白酒无声滑泻油,
醉行堤上散吾愁。
春风料峭羊角转,
河水渺绵瓜蔓流。
君已思归梦巴峡,
我能未到说黄州。
此身聚散何穷已,
未忍悲歌学楚囚。
译文:
清酒无声,如滑泻的油,
醉意漫步在河堤上,散发我的忧愁。
春风虽冷,羊角亦转,
河水如丝瓜蔓一般绵延流淌。
你已经思念着归去,梦中在巴峡,
而我尚未能到达黄州与你相见。
人生的聚散何尽头,
但我不忍悲歌,效法楚国的囚徒。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苏轼与文郎逸民在陈州分别时的情景。诗中以饮酒作为抒发情感的媒介,通过描绘酒的特点和自己在酒的麻醉下游走在河堤上,苏轼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愁苦和思念之情。
诗的开头,苏轼用白酒无声滑泻油的形象,形容了酒液顺滑无声的特点,暗喻自己内心的悲伤在酒的作用下得到了释放。接下来,他以醉行堤上来展现自己独行的身影,表现出分别时的孤独和内心的忧愁。
随后,诗中描绘了春风的寒冷和河水的流动,通过春风料峭、羊角转、河水渺绵、瓜蔓流等形象的运用,增强了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色彩。这些描写既表达了自然界的变化,也寄寓了作者对离别的思念之情。
最后两句,苏轼表达了自己和文郎逸民的分离和思念。他说文郎已经思念着归去,梦中在巴峡,而自己却尚未能到黄州与其相见。这种距离的存在使得他们的聚散变得无穷无尽。然而,尽管心中充满了离愁别绪,苏轼却表示自己不愿意以悲歌来表达,而是借鉴楚国囚徒的精神,坚定自己的意志。
整首诗词以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描绘相结合,通过对酒、春风和河水等元素的运用,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愁苦和思念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苏轼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生活态度。这些情感和意象的交融,使得这首诗词具有深远的艺术感染力和思想内涵。
白酒无声滑泻油,醉行堤上散吾愁。春风料峭羊角转,河水渺绵瓜蔓流。君已思归梦巴峡,我能未到说黄州。此身聚散何穷已,未忍悲歌学楚囚。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