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黄鲁直效进》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士作岁寒知松柏,
诗龙蛰虽高卧,
鸡鸣不废时。
炎凉徒自变,
茂悦两相知。
已负栋梁质,
肯为儿女姿。
那忧霜贸贸,
未喜日迟迟。
难与夏虫语,
永无秋实悲。
谁知此植物,
亦解秉天彝。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士人在岁寒时节能够认识到松柏的坚强与龙蛰的高昂,鸡鸣不因时节而停歇的坚持精神。无论是炎热还是寒冷,自然界的荣枯变化与人们的喜怒哀乐相互关联。士人已经承担了重要的责任,但他们也愿意为后代子孙的美好前景承担责任。尽管他们担忧将要到来的冬天,但他们并不喜欢夏天的拖延,因为夏虫无法预测秋天的收获。然而,他们并不知道这种植物也能够领悟到天命的秘密。
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物的变化来表达人生的哲理。苏轼以松柏和龙蛰作为象征,揭示了士人在严寒时节所展现的坚韧品质。鸡鸣不废时的形象也强调了时间的珍贵与不可逆转性。诗中的炎凉转变、茂悦相知,表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共生关系。
诗人通过已负栋梁质、肯为儿女姿的描述,表达了士人对家国和子孙的责任感。然而,他们仍然忧虑冬天的到来,因为他们无法预测未来的变化,就像夏虫无法预测秋天的收获一样。诗中的“植物”一词,可以理解为士人自身,暗示他们也能够领悟到天命的奥秘。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以自然景物为载体,通过对士人的心理和人生态度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的珍视、责任感和对未来的忧虑。在表面的自然景观之下,蕴含着对人生意义和命运的深思。
士作岁寒知松柏诗龙蛰虽高卧,鸡鸣不废时。炎凉徒自变,茂悦两相知。已负栋梁质,肯为儿女姿。那忧霜贸贸,未喜日迟迟。难与夏虫语,永无秋实悲。谁知此植物,亦解秉天彝。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