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通洞译文及注释

石通洞朗读

诗词:《石通洞》
朝代:宋代
作者:朱翁

披棘扪萝入洞中,拂尘剥藓识涪翁。
我绿直道来施右,君为清诗到石通。
定后寂寥无异议,危初萋菲竟何功。
投豺畀北言犹在,厄宋饥陈道不穷。

中文译文:
穿越荆棘,抚摸蔓藤,进入石通洞,
拂去尘埃,揭开苔藓,认识了居住在洞中的涪翁。
我是绿衣直道而来的施右,而你作为一位清雅的诗人来到石通洞。
定都之后,寂寥无人争议,危险初期的草木已经有所成果。
投降给北方的豺狼的言辞仍然存在,困境中的宋朝陈述道路无穷无尽。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宋代朱翁的作品,以描绘石通洞为背景,表达了一种思考和抒发对时代困境的感叹。

诗人通过披荆斩棘、摸索蔓藤的方式,进入了石通洞,这个洞穴可以被视为一个隐喻,代表了困境、困难和不为人知的境地。诗人拂去尘埃,揭开苔藓,发现了居住在洞中的涪翁,涪翁可能指的是一个与世隔绝的智者或隐士。

接下来,诗人自称为绿衣直道而来的施右,而称诗人的朋友为清雅的诗人,暗示了他们在这个困境中的不同身份和角色。施右可能代表着实际行动和努力,而清雅的诗人则代表着通过文学和艺术表达对时代的思考。

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一种对困境的思考和对时代的反思。诗人说定都之后,寂寥无人争议,这可能指的是政治上的安定和缺乏对时事的争论。危险初期的草木已经有所成果,暗示着在逆境中,一些人或事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然而,诗人提到投降给北方的豺狼的言辞仍然存在,宋朝的困境和饥荒问题依然存在。最后一句表达了陈述道路无穷无尽的厄运,暗示着时代的困境似乎没有尽头。

整首诗通过描述石通洞的探索和思考,反映了诗人对宋代时代背景下的困境和无奈的感叹。诗中运用了比喻和隐喻的手法,以及对自然景物和人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入思考和对未来的担忧。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