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美晴,郡楼闲眺,寄荆南张书记
高槛凉风起,清川旭景开。
秋声向野去,爽气自山来。
霄外鸿初返,檐间燕已归。
不因烟雨夕,何处梦阳台。
中文译文:
秋日天空晴朗明亮,我在郡楼上闲坐眺望,写这首诗给荆南的张书记。
高高的栏杆上吹着凉风,清澈的河流里,旭日初升,景色优美。
秋天的声音向着田野飘去,爽朗的气息自山间拂来。
天空的那一边,候鸟初次归来,屋檐间的燕子已经回来了。
我并不因为雨夜,而失去对阳台的美好梦想。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美丽的秋日景象,表达了作者的心境和对阳台的向往。
首先,作者通过描绘秋日的天空和景色,展示了美丽晴朗的秋天风光。高槛吹来的凉风、清澈的河流和旭日的升起,给人一种爽朗明亮的感觉。同时,作者通过用词如“秋声”和“爽气自山来”,将秋天的声音和气息与大自然相融合,形成一幅美丽的秋日画卷。
其次,作者通过借物抒怀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对家乡和寄托的思念之情。诗中的候鸟初次归来和燕子的回归,分别代表着远离家乡的人们的回归,而作者却仍然留在外地,思念家乡。作者写道:“不因烟雨夕,何处梦阳台”,表达了对温馨家园的向往和对平静生活的憧憬。
这首诗以简洁清晰的语言描绘了秋日的美景,通过景物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思绪。诗词深情而不失细腻,是一首展示诗人情感和抒发思念的佳作。
高槛凉风起,清川旭景开。秋声向野去,爽气自山来。霄外鸿初返,檐间燕已归。不因烟雨夕,何处梦阳台。
李德裕(787—849),字文饶,唐代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与其父李吉甫均为晚唐名相。唐文宗时,受李宗闵、牛僧儒等牛党势力倾轧,由翰林学士出为浙西观察使。太和七年,入相,复遭奸臣郑注、李训等人排斥,左迁。唐武宗即位后,李德裕再度入相,执政期间外平回鹘、内定昭义、裁汰冗官、协助武宗灭佛,功绩显赫。会昌四年八月,进封太尉、赵国公。唐武宗与李德裕之间的君臣相知成为晚唐之绝唱。后唐宣宗即位,李德裕由于位高权重,五贬为崖州司户。李德裕两度为相,太和年间为相1年8个月,会昌年间为相5年7个月,两次为相7年3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