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春曲(禁中口号)》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诗意深深地抒发了作者对春天残破景色的感叹和对逝去时光的思念之情。
诗中描绘了禁苑残莺鸣叫之声悠扬动人的景象,展示了春天渐渐消逝的景色。景迟风慢,点明了春天的驻留和流逝的过程,并隐含着作者对于时光流转的无奈和急迫的心情。
接着,诗人描述了夕阳西下的景色,表示一天的忙碌逐渐结束,宫墙下只余下宁静的墙阴。诗人独自行走于宫殿花园,游荡在花丛之间,抚摸着被春风轻拂的花朵,表达出了对逝去的时光和美好回忆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春天残破景色和描述自己的宫闱生活,将追忆昔日的美好与对逝去时光的眷恋紧紧结合在一起,使人感受到了作者内心的苍凉和无奈。此诗词反映了唐朝宫廷生活的特点,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逝去春光和宁静时光的留恋之情。
禁苑残莺三四声,景迟风慢暮春情。日西无事墙阴下,闲蹋宫花独自行。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